打开APP

Plant Communications:构建大麦地方品种突变体库与TILLING技术平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中德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构建了中国大麦地方品种“哈铁系”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并建立了基于扩增子测序的经济高效鉴定基因组局部诱导突变技术(TILLING突变体筛选技术)。相关研究成果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

2022-03-22

Cell:新型CRISPR成像技术平台Perturb-map或能揭示控制机体肿瘤免疫力的特殊基因

来自西奈山Icah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其或能以此前不可能实现的规模和分辨率将特定基因与复杂的肿瘤特征联系起来,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出针对抗癌药物的新方法。

2022-03-20

Nature子刊:一种新技术或能改善血液中癌症DNA的检测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以最小的测序规模准确且有效地从患者机体的血液样本中识别出成千上万个DNA突变,这种名为MAESTRO的方法有望帮助检测接受治疗的患者机体的残存癌症病变,从而提醒临床医生患者机体出现的疾病复发,这明显优于目前的技术。

2022-03-27

PNAS: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multiplex PCR assays by couplin

2022-03-24

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蛋白质水平控制平台

合成生物学期望能创造出能够感知细胞状态,处理信息,然后传送相应治疗结果的生物分子电路。

2022-03-09

Nano Letters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实现对抗原(破伤风毒素)的直接检测,但目前尚无相关技术。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破伤风毒

2022-03-23

Cytiva携手楷拓生物 落地规模化质粒及mRNA生产平台解决方案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Cytiva(思拓凡)与聚焦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的创新科技公司楷拓生物(苏州)有限公司(下称“楷拓生物”)在沪举行规模化质粒及mRNA(信使核糖核酸)生产平台解决方案项目签约仪式

2022-03-08

Alzhe & Dem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或有望作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诊断工具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能在患者机体出现任何疾病症状前识别机体大脑中的阿尔兹海默病改变,这或许就能帮助在患者出现任何记忆丧失之前使用预防性的疗法进行干预。

2022-03-15

首个基层防疫作战平台亮相浙江乐清 “大数据+智能引擎”助力疫情精密智控

连日来,浙江各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加强精密智控。在基层一线,不少有效利用新科技手段提升一线防疫成效的案例涌现在浙江省各地区。

2022-02-21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无创可激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用于乳腺肿瘤检测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替代基于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了原位乳腺肿瘤异种移植的CEST MRI的可能性,未标记的阿司匹林通过各种酶活性转化为水杨酸(SA),最显著的是抑制环氧化酶(COX)-1/-2酶。

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