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ircRNA和外泌体调节元件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将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策略
环状RNA(CircRNAs)由一大类无5‘末端帽和3’末端聚(A)尾的非编码RNA组成,它们由RNA聚合酶II通过反向剪接转录而形成共价闭合的RNA环。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rRNA测序技术的应用,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CircRNA。
我科研人员发现桑树有两套染色体基数
桑树是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染色体的融合断裂使得桑树拥有两套染色体基数。这项研究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准确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学术期刊《园艺研究》在线发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承载体,染色体的研究可以为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的解析等提供重要借鉴。”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家
科学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中肿瘤外泌体对NK细胞的影响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DEs)在癌症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多研究结论明显显示,TDES还可以通过负面影响抗肿瘤免疫来促进肿瘤生长。
Science: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缺乏马达蛋白KIFC1,经常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研究所(MPI)的Melina Schuh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人类的卵子缺少一种重要的蛋白,它充当着马达蛋白的作用。这种马达蛋白有助于稳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分离染色体的复合物。这一发现为开发减少人类卵子中染色体分离错误的治疗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Molecular Cancer重磅综述: 外泌体的产生到临床应用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TME)的显著特征。肿瘤细胞在面临选择性压力时,表现出多种适应性特征,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发生变化(增殖增加、凋亡抑制、免疫逃避等),细胞间通讯更加频繁。
Nat Commun:利用CRISPR-Cas9对非核糖体肽合成酶进行编辑可产生新型抗生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操纵细菌中关键装配线酶的新方法,这可能为新一代的抗生素治疗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Nat Commun:揭示肠道中的压力影响机体染色体遗传性的分子机制
来自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细胞中的信号或许会明显影响秀丽隐杆线虫中受损卵细胞是否会被清除。
Sci Adv:不同动物机体的染色体6亿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比较了不同动物群体的染色体得到了一项非常惊人的发现,即每个动物物种都有几乎相同的染色体单元,其会反复出现,且自从第一批动物在大约6亿年前出现以来,情况一直如此,利用这种新的原理,人类的染色体或许就会被剖析为这些原始的“元素”。
Nature:揭示人NLRP3十聚体与其抑制剂CRID3结合在一起时的三维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和雷根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一种称为NLRP3的中枢细胞炎症开关的结构。他们的研究显示了NLRP3抑制剂可以与这种大型蛋白的哪个位点结合。这为开发针对痛风、2型糖尿病等炎症性疾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物开辟了道路。
Cell Reports :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细胞通讯方式,由外泌体介导
我们知道,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此外,激素也会通过大脑循环来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并帮助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链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家发现,tau蛋白、α-突触核蛋白等蛋白质可以更独立地在大脑不同细胞之间移动,并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那么,在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