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类端粒长度是染色体末端特异性的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如此精确的测量,Greider团队使用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发明的一种名为“纳米孔测序”的技术。

2024-05-02

端粒长短有染色体特异性,不同染色体间不仅差异极大,而且出生就定了

今天要介绍的研究来自端粒领域的大牛学者Carol Greider,这位牛逼的女科学家研究端粒已经有三十多年,端粒酶就是她的发现,这些工作为她带来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到50岁就得奖了好

2024-04-22

人脑类器官及类组装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前景与展望

本文将综述人脑类器官及类组装体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它们在多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2024-07-21

开发出更高效制造人类人工染色体的新技术

人工染色体的潜在优势有很多,其可以为表达治疗性基因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持久的平台。

2024-03-28

科研人员完成首个多细胞植物染色体的部分设计与合成

研究在小立碗藓体内完成了约1/3染色体臂的人工合成与替换,为进一步开展更大范围的合成苔藓基因组计划(SynMoss)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合成铺平了道路。

2024-02-17

父亲遗传给女儿的X染色体上很大一部分基因或都处于表达沉默状态!

当父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时,其在母亲X染色体上就会适度表达,但当父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处于沉默状态时,其在母亲X染色体上就会高度表达。

2024-03-15

李程/孙育杰/黄粤团队揭示异倍染色质空间结构和转录组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Hi-C、RNA-seq、染色体成像和新生RNA成像技术,探究了异倍体ESC相比正常二倍体ESC在染色质三维结构和基因转录层面的变化。

2024-04-12

挑战对性染色体的普遍认知:不止决定性别,XY染色体还广泛调控常染色体的基因表达

而这项研究产生了两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挑战了我们对这些性染色体的普遍认识。

2023-12-22

戴俊彪/闫建斌团队通过纳米孔测序,破解模式生物小立碗藓的染色体数目之谜

该研究首次构建了端粒到端粒无间断的小立碗藓参考基因组,证明了小立碗藓的染色体数目为26条,为基于苔藓模型的演化生物学,基因组学及其它基础研究提供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2024-02-02

张元豪团队揭示X染色体上的一个非编码RNA是关键

只有女性的细胞中才存在X染色体失活(XCI)和Xist表达,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大多在女性中发病。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