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结核病人更容易感染HIV-1
众所周知,感染结核杆菌的病人更可能会感染HIV-1,但是结核杆菌刺激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转录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印度DNA指纹诊断中心的Sangita Mukhopadhyay等人研究发现,结核杆菌PPE蛋白Rv1168c能够增强HIV-1 LTR启动子的转录,该研究促进了HIV-1及结核杆菌共同感染病人中HIV-1发病学的研究...
JAMA:心衰病人服用高血压药物与死亡风险的增加没有关系
4月11日,国际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尽管观察性的研究提示,氯沙坦这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与同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中的其它药物相比可能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但一则包括了近6,500名患者的分析发现,总的来说,与ARB坎地沙坦的使用相比,氯沙坦的使用与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性死亡的增加无关。
Nat Gene:基因变异可导致囊性纤维化病人胎儿出现肠梗阻
Copyright ®版权归生物谷所有,若未得到Bioon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处的研究者发现,基因组上某些区域的变异容易使得囊性纤维化病人在怀孕期间,胎儿出现肠梗阻。
Cell Stem Cell:首次利用囊肿性纤维症病人皮肤细胞构建出肺上皮组织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囊肿性纤维症(cystic fibrosis, CF)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每年导致大约500人死亡,而且每年有1000人被诊断患上这种疾病。最为致命性的囊肿性纤维症发生于分布在气道(airway)内膜上的肺上皮组织,在那里,基因突变导致无法逆转的肺部疾病和难以治疗的呼吸衰竭产生。
AJG:揭示粪便移植或可有效治疗免疫受损病人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国际妇女胃肠道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粪便移植对于治疗免疫受损病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 difficile)的感染有效且安全。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在中国现约78万人
截至2011年底,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专家组评估,在中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自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记者29日从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其中死亡8.8万。
120车门反锁病人耽误送医死亡 当事司机被停职
8月9日晚上8点多,东城区71岁的老人许明(化名)突发心肌梗死,120急救车人员下车抢救时,该车车门意外被锁死。许明的邻居要求司机砸车玻璃,但遭到司机拒绝。许明被随后赶到的另一辆急救车送往医院,仍因抢救无效去世。许明家属及邻居质疑,急救车司机没以救人为首要任务,导致许明送医被耽搁。昨天,北京急救中心承认,在处置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有瑕疵,目前,当事司机已被停职。
Science:深部脑刺激或可帮助瘫痪病人重新行走
在所有瘫痪的病人中大约有一半会终身离不开轮椅。 据一项在大鼠中进行的新研究披露,深部脑刺激可帮助瘫痪病人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脊髓是由神经纤维束从大脑通过一个脊椎骨管道下行而成的。中脑运动区或MLR是位于原始脑核中的指挥中心,而该原始脑核被称为脑干,它会与这一神经网络交流而影响运动。在所有的物种中,包括从刺鳐和蝾螈到猫和猴子,其MLR都非常相似。 人们已知,用电脉冲刺激这个部分的大脑可触发行走。
北师大研究抑郁症病人脑内功能通路获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贺永课题组及其合作者于2011年8月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以“封面论文”发表题为“Disrupted Brain Connectivity Networks in Drug-Naive, First-Episod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
CEBP:亚裔病人更易患胃肠道间质瘤
近日研究发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明确定义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流行病学特征,这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内壁。一个关键的发现是亚裔病人比其他病人群体高出1.5倍的可能性被诊断为这种类型的肿瘤,而先前并没有确认亚裔病人是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