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研究揭示果蝇记忆形成中的新的脑部成分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台湾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Visualizing Long-Term Memory Formation in Two Neurons of the Drosophila Brain,”,文章中,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果蝇记忆形成中的新的脑部成分。 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果蝇中,对长期记忆储存至关重要的神经元位于与记忆实际储存的脑部位不同的地方。
PLoS Genetics:调控果蝇生长的新机制
2014年11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揭示果蝇,一旦处于饥饿状态,一种新调控机制可以防止胰岛素样肽的分泌,胰岛素样肽等同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动物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如营养调节。如果营养是有限的,
抑制衰老果蝇免疫反应的一种关键蛋白
2014年11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动物衰老,它们的免疫系统逐渐恶化,此过程称为免疫衰老。免疫衰老与全身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及与许多癌症相关联。目前对于免疫衰老以及它是如何导致疾病的机制了解甚
Science:科学家揭示果蝇性染色体的进化追踪过程
果蝇常被用来进行遗传研究,因为其寿命比较短,而且在实验室可以很容易繁殖,其突变体可以被广泛使用。目前果蝇有1500中已知的种。近日一项刊登在Science上的研究追踪了果蝇一对性染色体的进化历程,这对染色体大约在100万年之前出现。
Nature: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对称性能帮助果蝇快速的进行气味识别
来自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哈佛大学Rowland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神经递质释放的不对称性能帮助果蝇快速的进行气味识别 ,并且嗅觉受体神经元ORN激发时间和速率上的细微差异,也会导致嗅觉行为的差异。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23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
PLoS ONE:黑暗生长使果蝇解毒基因变异
据3月14日PLoS ONE上发表的文章报道,日本研究人员研究证实被长期饲养在黑暗环境中的果蝇,促进解毒的基因会出现变异。他们认为,果蝇有可能通过增强对毒性的抵抗力,更加适应在黑暗环境中生活。 果蝇本是一种昼行性昆虫,为了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京都大学从1954年开始,一直在黑暗环境中饲养果蝇,已培育了约1400代。
Cell Research:揭示Hedgehog信号通路在果蝇精巢干细胞稳态维持中的双重调控机制
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赵允和张雷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Dual roles of Hh signal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somatic stem cell self-renewal and germline stem cell maintenance in Drosophila testis”。
Science:美国科学家发现帮助果蝇入睡的蛋白
果蝇大脑内调节睡眠的昼夜起搏细胞(绿色)和神经元(红色)联合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种叫做CycA的蛋白可帮助果蝇入睡。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3月30日出版的《Science》期刊上。 大脑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间转换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果蝇也患肾结石,你信吗?
梅奥诊所(Mayo Clinic)和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一个研究团队指出,果蝇肾结石的研究可能是探索阻止人肾结石形成治疗方法的关键。 最近,他们在美国遗传学协会年会上报道了他们的发现。 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梅奥诊所的生理学家Michael F. Romero博士说,果蝇肾小管易于研究,因为它是透明的且可获得的,研究人员现在能够看到新结石形成的瞬间。
BMC Geno:王文等果蝇基因组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性染色体和B染色体(相对于正常染色体而言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分裂规律的染色体)的演化一直是经典遗传学长期未曾研究透彻的重要问题。有意思的是,在一种叫做银额果蝇(Drosophila albomicans)的果蝇物种(如图),新近演化出了非常年轻的性染色体和B染色体,使其成为研究两者的绝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