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君兴等鲈鲤属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鲈鲤属Percocypr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大型凶猛的淡水鱼类。鲈鲤属鱼类的分布格局十分独特,即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每个主要水系中只分布一种或亚种,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为验证青藏高原东南缘古水系形态及其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的假说提供了理想模型。然而,该属最基本的分类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

2013-07-30

Cell Res: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2012-11-18

IJDMB:覃敏等开发出种生物网络模体新算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 在线刊登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An algorithm for network motif discovery in biological networks,”,研究人员在文中指出,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解开生物网络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2012-11-18

北大第一医院慧霞教授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2年初,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11—2012)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的筛查策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此前,该课题还荣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成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加,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2-11-19

Nat Struc & Mol Biol: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2012-11-18

宝峰与王志国课题组撤销两篇JBC论文

《生物化学期刊》(JBC)近期刊登撤销声明称,应作者要求,撤销“**计划”入选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王志国课题组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课题组合作的两篇与心脏研究有关的论文。而后,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MHI)与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开始着手进行相关调查。

2011-08-29

慕华研究组发现头颈癌扩散抑制因子

杨慕华研究团队,左起:临医所博士生杨文豪、杨慕华与研究助理蓝欣怡 台湾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杨慕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头颈癌临床医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头颈癌局部侵犯的关键“Twist1”蛋白,并发现抑制“RAC1”蛋白可作为头颈癌治疗的新标的。相关研究成果3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

2012-11-18

Med:宝峰等发现缺氧调控心肌肥厚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与分子医学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轻度缺氧HIF-1α可以调控心肌肥厚,可望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干预策略。

2012-11-18

君兴等发现云南红河水系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西畴金线鲃

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为中国鲤科(Cyprinidae)最大属,目前记载有效种50 余种,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贵州中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北部等地区。其中,26种分布于云南。云南文山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发育地区,洞穴鱼类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记录洞穴鱼类约10种,且分布区均属南盘江水系,主要集中于丘北和砚山两地的龙潭和河流。

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