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药审中心发布《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8月31上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2020年第22号文——关于发布《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通告。通告指出,考虑到我国儿童药物研发及药品注册中的实际需要,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指导原则在儿童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指导原则。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

2020-09-08

专访凯惠睿智项骏博士:打通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助推国内创新药上市步伐

2020年9月5日~6日,在中共启东市委、启东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睿智(上海睿智旗下全资子公司)携手启动高新区、华兴资本和华氏康源成功举办“药燃”启东-2020生物医药产融互动论坛。在论坛同期活动江苏睿智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基地启动仪式上,易企说记者有幸采访到凯惠睿智总经理项骏博士,他分享了国内CRO、CDMO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如何进行差异化定位以

2020-09-08

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

  微针经皮给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技术,具有无痛等优点。不同材料的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哪家强?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聚合材料和聚合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微针经皮给药是通过微小的针头穿过皮肤释放药物,由于微针的长度一般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不会刺激到神经,与传统注射相比具有无痛的优点。与口服药物相

2020-08-29

科研人员研发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视力健康管理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戴亚康课题组研制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配套的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可为学校、家庭和视力保健等机构高效、智能化开展学生近视筛查和视力健康管理赋能。自助式视力筛查仪根据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中的近视力表视标数据和测试距离自主设计,视力检测范围为4.0至5.2,视力检测精度为±0.1,平均检测时间为1分钟,经苏州

2020-08-29

专家:新冠肺炎疫苗多技术路线研发旨在赢得更大胜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2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期“由心讲堂”专题讲座中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技术路线大致分三类,“多管齐下”的最终目标是为有效疫苗早日面世赢得更大胜算。王华庆介绍,目前全球已有29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138个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具体研发路线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经典技术路线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第二

2020-08-24

研究揭示血小板外向内信号传导新机制及低出血风险抗血栓药物研发新靶点

 心梗、脑梗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居各类疾病之首,是目前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现阶段临床中所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大多会增加患者的异常出血风险(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严重限制了抗血栓药物的使用。针对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开发低出血风险的抗血栓药物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主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在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αIIb

2020-08-28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保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缺乏自愈能力,损伤后很难自我修复。半月板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半月板白区损伤的修复更让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人工合成类材料对半月板进行修复,但人工合成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且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生物活性的材料用于临床较为迫切。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2020-07-21

肿瘤活性磷疗纳米制剂研发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开发天然生物活性纳米治疗制剂领域取得新进展。癌症是现代社会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小分子化疗药物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毒副作用,给病患造成巨大痛苦。因此,对新的具有潜在抗癌效用分子和材料的筛选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临床应用意义。黑磷(黑磷

2020-08-05

II期试验结果未达预期 Alexion终止罕见肾病研发计划

2019年10月,Alexion Pharmaceuticals以9.3亿美元现金收购了Achillon 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后者旗下口服小分子D因子抑制剂(ALXN2040)的开发权,拟用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和C3肾小球病(C3G)。然而在上周,Alexion表示将终止ALXN2040的研发工作。在季度财务报告中,Alexio

2020-08-05

研发到申报,金斯瑞为基于CRISPR技术的细胞治疗提供新方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疗法)作为细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耀眼的佼佼者,通过对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修饰,从而特异性识别并高效杀伤肿瘤细胞。1989年,第一代CAR-T仅在T细胞表达单链抗体,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分子,但存续时间短,限制了其发挥功效。第二、三代,将共刺激信号分子组装进CAR,提升T细胞活化和存续。第四代CAR-T共表达细胞因子,实现了在肿瘤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