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T拓展Cytocell肉瘤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组合
英格兰牛津2016年12月15日电 /美通社/ -- 新增三款肉瘤探针,成为市场上最大的探针组合 分子遗传学公司Oxford Gene Technology(牛津基因技术公司,简称OGT)已拓展其用于病理学的Cytocell Aquarius®系
袁隆平团队正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或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第一代杂交水稻采用的是“三系法”,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核酸突变分析方法抉择: PCR、杂交、NGS?
日前,以"精细管理、精准医疗"为主题的2016届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落下帷幕,精准检测作为临床实践中实施精准医学的第一步,成为本届CSCO学术年会的热点话题。来自不同企业的分子诊断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面对新技术与成熟技术的较量,在"精准医学"时代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实现精准治疗成为新医学形态下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毛霉菌病发病的分子途径
一项发表在今天的《自然通讯》的文章对毛霉菌目真菌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该菌会造成患者致命的感染,多个分子途径可能被用来作为诊断的目标或潜在的疗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动请辞湖南政协副主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享誉世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成绩斐然,他在政协的任职时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资料显示,今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从1988年1月开始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到今年主动请求辞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
PNAS & PLoS Comput Biol:揭示链霉菌菌丝产生分支的机制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DivIVA位于菌丝分支的末端。 上海 2012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链霉菌产生大多数临床上有用的抗生素,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仍然还没有完全理解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在一项新研究中,博士研究生Antje Hempel通过解决出这种链霉菌菌丝如何和为何产生分支而加深我们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
Mol Micro:姜卫红等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初战告捷“深08S/R1813”三亚实测亩产944公斤
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海南水稻所、国家南繁办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在海南三亚对隆平种业攻关品种“深08S/R1813”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实收亩产为944公斤。袁隆平院士表示“这标志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首战告捷”,同时他对如期完成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充满信心。
Mol Micro:姜卫红等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我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