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正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或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第一代杂交水稻采用的是“三系法”,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核酸突变分析方法抉择: PCR、杂交、NGS?
日前,以"精细管理、精准医疗"为主题的2016届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落下帷幕,精准检测作为临床实践中实施精准医学的第一步,成为本届CSCO学术年会的热点话题。来自不同企业的分子诊断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面对新技术与成熟技术的较量,在"精准医学"时代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实现精准治疗成为新医学形态下人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动请辞湖南政协副主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享誉世界,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成绩斐然,他在政协的任职时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资料显示,今年86岁高龄的袁隆平,从1988年1月开始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到今年主动请求辞职,这位耄耋之年的老
邓启云:杂交稻与转基因是不同概念
“900公斤只是试验田里的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超级杂交稻米质不好。”“超级杂交稻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全国上下都在为超级稻的全新纪录而欢呼时,有关中国超级稻的质疑声一直不曾断绝。 对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
袁隆平:争取90岁前实现杂交稻亩产一千公斤
正在吉隆坡接受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对新华社记者说,自己将争取在90岁前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日前向袁隆平颁发了这一奖项,表彰他在热带农业发展领域的贡献。马哈蒂尔高度赞扬了袁隆平的成就,并表示期望看到他的进一步研究成果。 袁隆平因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初战告捷“深08S/R1813”三亚实测亩产944公斤
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海南水稻所、国家南繁办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在海南三亚对隆平种业攻关品种“深08S/R1813”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实收亩产为944公斤。袁隆平院士表示“这标志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首战告捷”,同时他对如期完成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充满信心。
PNAS:杂交水稻新技术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烈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利用一种光照控制的雄性不育系:水稻花粉碳饥饿突变体(Carbon Starved Anther,CSA)的突变,可生成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光敏核雄性不育系。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教授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梁婉琪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超级杂交稻,为何如此牛?
从2010年开始,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联合长江大学、湖南省水稻所等单位,在湖南浏阳、醴陵、隆回等地广泛开展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攻关试验田。9月18日杂交稻攻关试验田收割并测重,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关于超级杂交水稻的几个问题,试图解答超级杂交水稻为何这么牛? 1、杂交稻与转基因水稻有何异同? 杂交水稻不是转基因水稻,但是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杂交育种 VS. 转基因育种
近日,关于杂交育种 VS. 转基因育种的争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袁隆平谈转基因争议:“人民不是小白鼠”引起国内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欢迎各位谷友从严肃、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此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