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可存活193.5小时
来自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比大流行早期的原始毒株在塑料和皮肤表面存活的时间要长得多。在对塑料表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和阿尔法、贝塔、伽玛和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存活时间分别为56小时、191.3小时、156.6小时、59.3小时和114小时。然而,对于奥密克戎而言,它可
奥密克戎或将使新冠疫情接近尾声 未来的变异毒株可能比奥密克戎更具传染性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主任表示,奥密克戎已把新冠大流行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可能使欧洲疫情走向终结。不过,他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把新冠肺炎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鲁格周日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到了3月,可能有60%的欧洲人都已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本区域的疫情有可能走向终结。他指出:“目前席卷欧洲的这波奥密
Science子刊:朱伯开团队揭示细胞核内液液相分离也有着潮涨潮落
让我们想象一下自己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里的船只通过错综复杂的水渠网络将人们运送到河岸两旁的家中。而负责维持治安的警察也需要通过船只来响应各家各户的报警电话。在正常的一天,12小时的潮起潮落影响着水道水位的起起落落。涨潮时,满溢的水道全都连通起来,让警察可以快速到达各家各户,解决纠纷。但在退潮时,由于部分河道被切断,导致警察很难快速响
Science:揭示SARS-CoV-2奥密克戎突变毒株刺突蛋白发生变化的细节
2022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令人关注的SARS-CoV-2奥密克戎突变毒株由于积累了大量的刺突突变,从而就能躲避来自疫苗接种或感染了早期突变体的抗体所介导的免疫力,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SARS-CoV-2 Omicron immune evasion and recep
多篇研究成果解读科学家们在克罗恩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人类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而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约为11.6/10万,克罗恩病的患病率约为2.29/10万,预计2025年将达到150万,如今炎性肠病已经由少见病发展为了常见病。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人类克罗恩病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给
奥密克戎突变毒株或会躲避部分而并非所有单克隆抗体的攻击!
2022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刺突蛋白的突变数量,SARS-CoV-2高传播性B.1.1.529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出现让科学家们对抗体疗法的疗效产生了一定的担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An infectious SARS-CoV-2 B.1.1.529 Omicron virus escapes
以色列试验结果:第四针辉瑞/Moderna疫苗防不住奥密克戎
以色列著名的Sheba医院周一宣布,初步临床试验表明,接种第四剂辉瑞或Moderna新冠疫苗不能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提供有效保护。上个月,Sheba医院开展了为274名医务工作者接种第四种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其中154人接种了辉瑞/BioNtech的疫苗,120人接种了Moderna的疫苗。这些人之前都已接种了三剂辉瑞疫苗。临床试验发现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机体压力和克罗恩病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压力和克罗恩病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对处于压力状态的小鼠进行研究以及对小鼠机体侵袭性的肠道细菌进行测定,同时他们还将这些研究结果与克罗恩病的发作联系了起来。
Science: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SARS-CoV-2变体奥密克戎感染人体细胞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SARS-CoV-2变体奥密克戎(Omicron)的刺突蛋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分子水平的结构分析。这种分析是通过使用低温电镜在近原子分辨率下进行的,揭示了发生大量突变的奥密克戎如何附着和感染人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