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细菌最优化的代谢途径
2013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里德理西-席勒耶拿大学(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的研究者表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并不会产生自身不必要的过多物质,研究者试图去探索为何有机体可以产生恰当数量的蛋白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情况。
J Neuro:新途径揭示大脑对可卡因成瘾机制
耶鲁大学等处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青少年第一次接触可卡因的时候,大脑就会发射出一种强烈的防御反应,来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效应;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研究小组的两项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个关键基因,该基因可以调节青少年的这种效应,而且可以剧烈干扰这种效应,而且增加小鼠对可卡因的敏感性。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青少年时候便开始使用可卡因的人为什么药物成瘾和滥用的风险增加的如此明显。
Immunity:揭示SOCS3抑制JAK2途径机制有助治疗血液疾病
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科学家揭示关于免疫系统中细胞信号传导如何受到控制的新细节,而且鉴定出这种过程中潜在性新治疗靶标以便用来开发治疗严重性血液异常疾病的方法。
PLoS Pathogens:在蚊子中发现新的抗病毒免疫途径
由蚊子传播的病毒疾病如西尼罗河热、革登热、基孔肯雅热等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蚊子的免疫系统及病原体是如何克服免疫系统并传染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宿主。 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人类和动物正经历着由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所致的高水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超过100种由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传播的病毒与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有关。
PNAS:科学家发现可替代阿片类止痛药的化合物
2013年7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西奈山医学院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一种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阿片类受体的药物,该药物或有效替代吗啡或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而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或产生药物依赖。该发现发表在七月份的PNAS杂志上。 吗啡依然是现今最常用的的镇痛剂,但是长期服用会导致成瘾,以及其他副作用,如呼吸系统问题,便秘或腹泻等。
Devel Cell:科学家或利用“河马途径”开发出新型癌症疗法
2013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治疗癌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
美国停止资助发展替代燃料乙醇
2011年结束后,美国政府不再向生产乙醇燃料的公司提供资助。这一决定反映美国政坛上的一个重大变化。生产乙醇燃料的公司把玉米转化成可供汽车使用的乙醇燃料。 2011年,乙醇燃料公司每生产3.8升乙醇就可获得50美分的退税补贴。美国政府2011年一共给乙醇燃料公司提供了60亿美元的退税补贴,而在2011年美国的政客们就政府的开支争吵不休。
Mol Cell:通过泛素化途径维持翻译水平稳定
在翻译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对许多生物学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体内蛋白的翻译活性是由一套严密的机制来调控的。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4F(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elF4E) 是一种帽结合蛋白,其功能是结合mRNA5'末端,与其他翻译启动因子协同作用,开始翻译过程。在帽依赖的翻译调控中,elF4E是一个关键的靶点。
JCI:发现调控肿瘤血管生长的新途径
近日,温希普癌症研究所(Winship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功能基因,它能抑制癌症的发展。 科学家们已知该基因通过编码p14ARF蛋白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埃尔温·范·梅厄(Erwin Van Meir)博士所带领的团队发现p14ARF也参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癌细胞生长需要血液供能,因此肿瘤细胞会诱导血管生成。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名贵动物中药将研发替代品
连日来,“活熊取胆”在中国掀起强烈风波,身陷舆论漩涡的归真堂开放熊场参观依旧未得到公众的“宽恕”,“活熊取胆”引发了公众对濒危动植物入药的争议。贵重而稀缺的动物中药材生存在伦理道德与中医药学的夹缝中,其出路何在? 在归真堂、中国中药协会、亚洲动物保护基金轮番在媒体上或解释、或质疑后,昨天,在全国政协第一场小组讨论会结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首度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