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捷院士团队证实一次性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筛查的重要性
研究作为首次在超大规模人群中完成的前瞻性研究,证明一次性LDCT筛查和肺癌高风险群体的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支持了对更大范围的肺癌高风险群体开展一次性LDCT筛查的决策可行性。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肠癌筛查怕做肠镜?还有一招也好用
癌症中发病率第二,致死率第四,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确诊……这就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的现状。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及早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相比那些早期症状不明显、也缺乏有效筛查手段的癌症,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和获益是非常明确的,早期确诊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相比转移性阶段患者的不足15
筛查准确率高达92.1%!大数据助力宫颈癌筛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癌症,2020年全球新增宫颈癌患者60万例,并有大约34万名患者因此失去生命。宫颈癌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而引起,尽管目前HPV疫苗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但是整体上来说疫苗的覆盖率仍不充足。因而,通过宫颈癌筛查确定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宫颈癌水平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宫颈癌至关重要。目前来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开发出肝癌早筛模型蝉联榜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combined HCC-ICC,cHCC-ICC),因其发病隐匿,进展快,
The Crop Journal:从野生稻中分离到一个新的早抽穗QTL- qHD1b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课题组在《作物学报(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通过上调Ehd1促进普通野生稻抽穗的QTL -qHD1b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Fine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qHD1b, a QTL that promotes flowe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启动“新巢计划” 可通过基因筛查200余种严重遗传病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启动一项“新巢计划”,发布了新生儿单基因遗传病筛查方案,其筛查范围更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根据多年来收治的遗传疾病患儿情况的摸底调查,结合世卫组织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原则等,自主研发设计靶向测序方案,针对我国相对常见的200余种发病较早、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可干预的严重遗传病进行筛查,涉及明确致病基因500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开发的肝癌早筛模型厉害了
在中国,平均每小时就有47人确诊肝癌,这其中,有45人将死于肝癌。因发病隐匿,进展快,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五年总生存率不足20%,而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五年生存率则超过60%[2]。因此,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当前,肝癌筛查的传统手段,肝脏影像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效果差强人意。细胞外游离DNA(c
JAMA子刊: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低危人群常规筛查肺癌,会导致过度诊断治疗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19%,是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就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能从整体上降低肺癌病死率[2]。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就推
Gastroenterology:德国专家发现预防早发肠癌应从20岁开始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癌症,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肠癌日益年轻化,早发性结直肠癌(小于50岁)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肥胖作为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怎样才能预防肠癌的年轻化?最近,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