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先进微波成像技术研究”主题项目启动会召开
5月2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863项目“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先进微波成像技术研究”主题项目启动会。科技部高新司信息处、国家遥感中心、中科院高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相关负责人,项目承研单位中科院电子所及中国电科38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电子所副所长丁赤飚致欢迎词。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梁兴东研究员宣读了项目立项通知,并对项目作简要介绍。
:线虫胚胎后发育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
SIR-Spheres放射性栓塞术造福结直肠癌患者
研究称,SIR-Spheres 放射性栓塞术造福结直肠癌患者 该技术可显著延长无法手术患者的整体存活期 德国马格德堡2012年10月22日电 /美通社/ -- 该报告作者表示,患者在接受 SIR-Spheres 治疗后,其存活期较接受最佳支持性护理的患者高出一倍之多,与全新生物制剂的疗效不相上下。
Nature:单链DNA成像有望揭示乳腺癌起源
2012年10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正准备接受修复时的单链DNA。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乳腺癌的起源。相关研究结果于本周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在细胞中,双螺旋DNA总是会发生断裂。为了修复这种断裂,单链DNA不得不寻找出和发现互补DNA链上的匹配序列。为此,单链DNA首先不得不被蛋白RecA包被。
Neuron:新型大脑成像技术或加速精神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来自MIT的神经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来检测大脑细胞如何互相协调,来控制特异性的行为,比如机体运动或者嗅到气味儿等。(Credit: Qian Chen) 2012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MIT的神经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来检测大脑细胞如何互相协调,来控制特异性的行为,比如机体运动或者嗅到气味儿等。
第二届国际影像放射领域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圆满落幕
10月14日,为期一天半的“第二届医学影像放射领域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此次大会获得了学术期刊Radiology杂志和拜耳医药的支持,吸引了二百余名国内外影像放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出席。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任李坤成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
髓母细胞瘤的3.0T 1H 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
髓母细胞瘤患者小脑蚓部促结蹄组织增生性MB伴鞍上池脑脊液转移. 方块处代表选取体素和测量ADC值的感兴趣区,箭头所指代表鞍上池脑脊液转移病灶。 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是目前惟一无侵袭性检测活体代谢物信息及生化改变的方法,扩散加权成像能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运动,二者结合能有效评估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性及其生物学行为,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新荧光成像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脉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荧光成像技术,能够使活体动物血管脉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其增加的清晰度类似于擦拭掉眼镜前的迷雾一般。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上。 该技术被称为近红外-Ⅱ成像,或NIR-Ⅱ。研究人员首先将水溶性碳纳米管注射到活体的血液中,然后用激光照射要观察的对象,如小白鼠。
JNCI :质子放射治疗可以将前列腺癌患者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水平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杂志上报告,与接受标准放射治疗[名为调强放疗(IMRT)]的患者相比,接受质子放疗(费用高昂)的患者的副作用,例如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能缓解到最低程度。 众所周知,男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调强放疗—会导致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之类的副作用。质子放射治疗的支持者认为,质子的物理性质可能减少这些常见的副作用。
Ann Surg:HR状况与HER2靶向药物影响核磁共振成像准确性
即将于2013年1月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发表了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医院Hyeong-Gon Moon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针对在进行新辅助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准确性是否受原发性乳腺癌相关分子特征以及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为靶点的药物影响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