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小分子促进线粒体融合并修补线粒体损伤的新机制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

2023-03-10

全程修复糖尿病创面,刘国辉团队开发神经-血管交互调控凝胶系统

该研究创新性设计出神经-血管交互调控凝胶系统全程修复糖尿病创面。

2023-03-02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IL-6通过损伤特异的转录调控机制诱导肝细胞去分化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脏损伤后可以通过细胞重编程的方式,即肝细胞去分化成肝祖细胞样细胞实现肝细胞的再生。

2023-03-09

研究发现驯化选择水稻DNA寒害损伤修复机制及优异模块

 农作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温度需要具备优异耐受模块,品种设计需依赖细胞寒害感知防御“信号网络”“修复机制”的原理。

2023-01-15

杜克大学科学家发现,雄性动物的肾脏细胞对铁死亡更敏感、损伤修复能力弱

这项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个体的肾脏PT细胞对于铁死亡的敏感性不同,雌性个体肾脏PT细胞对于铁死亡抵抗性更强。

2023-02-03

重塑抗氧化和抗炎损伤微环境促进脊髓再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戴建武、陈艳艳再生医学团队设计了一种与“花粉”IRF-5SiRNA结合“纳米花”Mn3O4的集成纳米酶,为在脊髓损伤后抗氧化和抗炎的组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2023-02-17

施雪涛团队开发人工白膜,修复阴茎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早在2020年6月,施雪涛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毛传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教授等就曾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技术

2023-01-09

“一生好强”的卵子,为了后代,努力修复辐射损伤的精子DNA

人类近80%的遗传突变发生在父系生殖系,辐射损伤是造成精子突变的一大诱因。

2023-01-06

Nature子刊:发现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近日,该专题组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多糖基粘合剂(dried Snail Mucus Gel, d-SMG),发现其对湿润组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优于临床使用的纤维蛋白胶。

2023-02-01

Nature子刊:东南大学姚红红团队揭示circRNA促进缺血性卒中后血管修复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从血管修复层面扩展了circSCMH1促进缺血性卒中脑修复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