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抗白血病耐药的新疗法
治疗抵抗/耐药是肿瘤临床治疗面临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耐药机制的发生通常涉及到细胞代谢、增殖和氧化还原状态等多种与肿瘤生存相关的信号通路,使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在内的手段大大受限。一些原本敏感的肿瘤在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因为发生新的突变而产生耐药。因此,人们试图寻找出不同癌症靶点的共有的“弱点”并开发一种针对该“弱点”的单一治疗方
Aiphanol是一种天然化合物,通过双靶向VEGFR2和COX2抑制血管生成
病理性新生血管是癌症和几种疾病的标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消除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实现更长的无病生存期。
PNAS: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或能减少血管病变 从而帮助预防血管狭窄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其或有望减少小鼠模型机体中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病变;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更好的疗法来治疗遭受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人类患者。
J Extracell Vesicles: 缺氧时促血管生成细胞外囊泡的分泌依赖于自噬相关蛋白Gabarapl
肿瘤缺氧是实体肿瘤的一个标志,与肿瘤进展、转移发展和治疗抵抗有关。作为对缺氧的反应,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血管形成,恢复缺氧区域的氧气供应。细胞外小泡(EVS)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媒介
SHP2的内皮缺失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促进血管正常化
SHP2介导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活性,其在内皮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关于SHP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的遗传学研究尚未开展。
内皮细胞miR-22的抑制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
在内皮细胞(ECs)中表达的microrna (mirna)是强大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
KAI1(CD82)是控制血管生成和将血管生成环境切换到静止状态的关键分子
关于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内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在周细胞中表达,并阐明了其潜在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赛诺菲/再生元抗PD-1疗法Libtayo获批:首个治疗晚期BCC的免疫疗法!
Libtayo已被批准治疗3种晚期癌症:BCC、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皮肤鳞状细胞(CSCC)。
Cell子刊:抑制LRG1可使癌性肿瘤中的血管正常化,提高免疫疗法的抗癌效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开发出的一种治疗性抗体能够疏通癌性肿瘤内的血管并使其正常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癌症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3日在线发表在Med期刊上。
J IMMUNOTHER CANCER:易普利姆玛和纳武单抗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血管肉瘤的多中心II期试验(SWOG S1609,队列51):罕见肿瘤(DART)中双重抗CTLA-4和抗PD-1阻断的子研究
血管肉瘤是一种侵袭性癌症,难以治疗且死亡率高,由于是极罕见的肿瘤,在美国每年只有大约400例新病例,转移性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本文研究者报告了用易普利姆玛和纳武单抗治疗血管肉瘤的结果,作为正在进行的罕见癌症研究的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