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产前用类固醇可降低非常早产儿死亡风险
12月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Waldemar A. Carlo, M.D.及其同事的研究论文"Association of 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With Mortality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mong Infants B
PNAS:剔除特定基因就可消除抗炎性类固醇疗法所带来的机体副作用
近日,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剔除一种关键基因就可使得服用特定类型类固醇药物治疗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免于副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美国作家协会执行会长罹患ALS;称经类固醇治疗后早期症状缓解
将于9月23日星期一公布病史。 纽约市 -- (美国商业资讯) --长期担任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执行会长的Paul Aiken今天宣布,他罹患早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在美国也称为Lou Gehrig病,在英国称为运动神经元病。该病没有已知的治愈方法,也缺乏有效的治疗,全球每年病死者约125,000例。
GPR43基因抗炎备选药GLPG0974进入一阶段临床研究
Galapagos对GLPG0974开始一阶段临床研究,它是一种针对GPR43基因的抗炎备选药。 GLPG0974临床试验的主要终末点将决定其药代动力学,同时评估这种备选药的生物标记点的作用。 安慰剂控制、双盲、单剂量增加研究将评估GLPG0974在广剂量范围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Nature:BACH2的抗炎作用
编码转录因子BACH2的一个位点内的多态性,与包括哮喘、多发性硬化、克罗恩氏病、腹腔病和1-型糖尿病在内的若干种过敏和自体免疫疾病相关。这篇论文识别出了BACH2可能用来帮助自体免疫的一个机制。Roychoudhuri等人解释了BACH2是怎样通过稳定调控性T-细胞的分化来抑制其他细胞命运从而限制自体免疫的。
eLife:科学家发现抗炎性基因或是长寿基因
我们会变老部分部分原因归咎于来自机体免疫系统的“友谊之火”,即炎性和活性氧分子可以帮助机体抵御感染,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分子对机体也会带来破坏,引发疾病、残疾等表现;然而CD33rSiglec家族蛋白被认为可以保护机体细胞免于炎性的附带损伤,来自加尼弗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就揭示了是否CD33rSiglec可以促进哺乳动物使其寿命更长一些,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Life上。
APS:T33在缺血性脑中风中具抗炎作用
T33对大脑中动脉栓塞诱发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和抗炎症作用。左上角为T33的结构式,左下角为脑切片TTC染色图,T33能明显减少缺血诱发的大脑梗死,而用PPARg拮抗剂—GW9662能部分阻断T33的保护作用。图中A,B分别代表TNF-a和IL-1b的基因转录水平;C,D分别代表COX-2的蛋白电泳代表性图片和统计数据。 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WISDOM研究表明吸入性类固醇药物不能减少COPD发作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取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发作恶化,但在那些病例中,糖皮质激素的取消比较突然,而不是逐步减少剂量,所以结果“难以解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呼吸医学带头人、医学博士Barnes在一次采访中表
JAMA:非甾体类抗炎剂可明显减缓神经变性疾病的恶化
在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患者中使用一种非甾体类抗炎剂二氟尼柳,相比安慰剂来说可以明显降低个体神经损伤的恶化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