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纳米孔“ARMA”分析工作流——实时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 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将会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发展”。纳米孔读长已作为一项独立工具或作为混合测序方法的一部分,成功应用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分析,以帮助处理复杂的重复区域。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能够实时进行微生物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分析的“ARMA”分析工作流,能够突出显示表明给定抗生素耐药性的比对,且不需要全面深入的生物信息学

2019-07-19

纳米孔测序实现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中抗性决定因子和移动元件的高分辨率分析

 微生物组学的研究——即给定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研究最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我们身体和环境的微生物的组成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层影响。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拥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数万亿的细菌同时存在,并通过饮食和偶尔的抗生素选择,创造了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很容易在细菌物种之间转移的动态环境。随着多重耐药性生物体的普遍存在,其中许多生物体在质粒上携带

2019-07-18

猪粪厌氧消化去除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业仍广泛和大量地使用抗生素,畜禽排泄物成为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重要储存库。抗生素抗性基因能在不同的宿主间水平转移的特征,加剧了其对居民生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粪肥会增加农业土壤抗生素抗性。因此,评估和发展粪肥处理工艺对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环境传播风险至关重要。厌氧消化和堆肥是目前用于处理畜禽排泄物的主要技术。其中厌氧消化不仅可以降解有机质、消灭病

2019-07-05

质粒介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扩散研究获进展

人类病原菌中抗生素抗性水平的升高给全球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可用药物不能有效杀死耐药性致病菌,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除了临床环境,土壤中检测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也在不断攀升。与以往环境领域所关注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不同,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一新型污染物不仅能在宿主细菌中伴随细菌增殖而增加丰度,还会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水平转移增加多样性、宿主范围及丰度。质粒接合是基因水

2019-06-23

Nat Commun:新型疫苗能够有效抵抗性传播疾病

2019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皮肤疫苗接种可以产生保护性CD8 T细胞,这些细胞被招募到生殖器组织,可以起到保护性传播感染(STI)性疾病的效果。开发针对性传播感染的疫苗(例如艾滋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的挑战之一是了解如何产生专门的免疫细胞,称为CD8 T细胞,以便在病

2019-05-20

植物叶际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方面取得进展

 植物叶际包含各种微生物,是微生物群落的一个独特栖息地。植物叶际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叶际土着微生物和通过土壤、空气及其它植物水平传播获得的外源微生物,它们在植物生长和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污水处理厂和有机粪肥中含有大量抗性基因,污泥农用、再生水灌溉或粪肥施用等在提高土壤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会通过土壤向植物叶表输入大量的抗性基因。植物叶表中的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可通过食物链(摄入未经加

2019-04-16

研究揭示喹诺酮抗性蛋白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是预防传染病的重大威胁,通常是由质粒转移或基因突变引起的。当细菌暴露于抗生素环境中会通过提高细菌的突变率筛选出适应抗生素环境的基因突变,结果导致临床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出现。质粒驱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引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此外,质粒和细菌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抗生素抗性的传播,了解这些过程背后的机制将提供细菌如何适应抗生素环境的见解,并有助于优化抗菌策略。喹诺酮

2019-04-04

研究揭示OsmiR396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2月7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苗雪霞和时振英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The OsmiR396–OsGRF8–OsF3H-flavonoid pathway mediates resistance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2019-02-25

NEJM:Darolutamide显著延缓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转移

2019年2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近日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和安慰剂相比,利用darolutamide治疗无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以使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期显著延长,相关研究成果于同一天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肿瘤年会上发布。图片来源:NEJM来自巴黎第十一大学的Karim Fizazi博士及其同事

2019-02-22

研究揭示萘啶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自抗性机制

 细菌通过次级代谢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从而清除异己,争夺环境中的资源,那抗生素产生菌如何避免抗生素对自身产生伤害呢?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功利课题组在高活性天然产物萘啶霉素(NDM)的生物合成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分泌型、F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NapU在胞外氧化无活性前体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萘啶霉素,随后还可以进一步氧化萘啶霉素使其失活。相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