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细胞内癌症抗原的抗体联合化疗法增强抗癌免疫力
由日本、瑞士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已经证实,在癌症治疗中联合化疗法和免疫治疗法增强免疫系统发现和消除癌细胞的能力,即使此时被免疫系统定向的癌症相关蛋白被隐藏在癌细胞膜后面。在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由Noguchi 等科学家写的这项研究表明,已被成功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癌症的抗体能有效地达到难捉摸的细胞内目标,当与化疗法联合时,延缓肿瘤生长并延长存活。
NAT MED:乳腺癌骨转移的免疫逃逸新机制
7月22日,NAT MED杂志在线报道,在乳腺癌细胞沉默Irf7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免疫逃逸,促进骨转移。 乳腺癌转移是决定乳腺癌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自发性骨转移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原发肿瘤细胞和转移灶肿瘤细胞的转录组,研究者发现大量的骨转移灶中受抑制基因是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的调节靶点。 在肿瘤细胞中恢复Irf7或给予干扰素导致骨转移减少和存活时间延长。
J Clini Oncol:揭示前列腺癌特异抗原检测法利弊的不确定性
目前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检测法(PSA)的益处是否大于伤害,研究者们并不清楚,但是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长寿的男性或许可以从PSA检测法中获得益处。 来自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的研究者Ethan Basch博士进行了PSA检测法在男性前列腺癌中的实验研究。
Cancer Res:CXCR3+调节性T细胞参与卵巢肿瘤免疫逃逸
7月12日,Cancer Res杂志报道一类CXCR3+调节性T细胞参与卵巢肿瘤的免疫抑制,这或许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抗肿瘤的I型T细胞反应,涉及IFN-γ的产生是控制癌症的关键,但这种反应的效率受多种免疫抑制机制的限制。这些抑制机制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其中一项免疫抑制机制涉及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的积累。这类抑制性T细胞可防止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破坏。
Gastroenterology: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母亲的子女易患突破性乙肝
4月出版的《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刊登台湾大学肝炎研究中心Huey-Ling Chen博士及其同事的文章,称携带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孕妇最可能将HBV传染给其已接种疫苗的子女。HBeAg阳性孕妇的子女发生“突破性”HBV感染的几率为9.26%,显著高于HBeAg阴性孕妇的子女(0.23%)。
immunity:抗原交叉呈递分子机制新发现
"交叉呈递"是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受到抗原刺激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主要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能够将抗原物质分解,然后与MHC分子进行装配,最后将该抗原-MHC复合体
PNAS:科学家发现新型抗原肽 或加速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
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一种新方法鉴别出了一些未知的抗原肽,这些抗原肽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的,新型未知抗原肽的发现对于未来研究者们开发新型疫苗以及癌症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希望,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Nature:疟疾研究成果确定疟原虫免疫逃逸机制
7月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