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饮食中的棕榈酸促进癌症扩散机制
2021年11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美国西北大学费恩柏格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棕榈酸如何改变癌症基因组,增加癌症扩散的可能性。他们已开始开发中断这一过程的疗法,并表示临床试验可能在未来几年开始。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etar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Nat Commun:抑制隐球菌中特定酶类的功能或有望阻断其感染的扩散
来自石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方法,通过靶向抑制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模型中名为Sgl1(sterylglucosidase 1)的酶类或许就会使得感染不再继续扩散,这种酶类或能作为一种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潜在靶点。
eLif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模型来预测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的早期反应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其或能在患者疗法早期预测是否癌症患者会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IJMS:化疗或会帮助乳腺癌细胞扩散并吸附到肺部的血管内壁上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化疗或能增强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位点扩散出去,同时研究者揭示了一种化疗药物是如何促使癌细胞“钻过去”并吸附到肺部的血管内壁细胞上的。
研究人员培育出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对葡萄糖激酶进行点突变,培育出首例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相关论文以Generation of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dogs with glucokinase point mutations throu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类基因交流与演化模型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题为Refining models of archaic admixture in Eurasia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科研人员提出相分离调控线粒体基因组空间秩序的模型
《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研究组题为Phase separation drives the self-assembly of mitochondrial nucle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