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淀粉样蛋白通过捕获病毒颗粒阻止疱疹病毒感染大脑
2018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堆积而形成斑块的蛋白---保护大脑免受大脑中经常发现的疱疹病毒感染的机制。这一结果支持了疱疹病毒感染在加快Aβ蛋白堆积和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发挥的潜在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8年7月11日的Neu
精液中竟然可以生存27种感染性病毒
2017年9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综述性文章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精液或会为许多危险的病毒提供藏身之所和繁殖之地;当前医学文献进行的综合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人类的精液中发现了27种感染性病毒,包括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切昆贡亚热、EB病毒等。图片来源:medical
鉴定慢性病毒感染抑制B细胞反应机制
大多数病毒感染触发B细胞产生中和抗体,但是对少数导致慢性感染的病毒而言,B细胞因某种原因不能够完成它们的功能。根据三篇独立地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的研究,至少对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而言,这种抑制的最大促进物经证实是一组被称作I型干扰素(IFN-I)的细胞因子。
J immunol:T-bet调节B细胞抵抗慢性病毒感染
在HIV,HBV,HCV,结核杆菌,疟原虫等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尽管宿主能够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但仍然无法阻止它们的持续性感染,原因在于这些免疫反应大多处于失活或衰竭的状态,无法清除所有的病原体。然而,
Science子刊:老年痴呆可能是大脑对抗感染性病菌导致的
新的研究表明阿尔兹海默症是在大脑试图对抗入侵微生物(如细菌或病毒)的过程中引发的。虽然具体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楚,但似乎感染性病原体穿越血脑屏障时会导致大脑状态相关的粘性斑块的形成。到目前为止,这个假说只在小鼠上被验证,但如果同样的过程发生在人类身上,就可能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阿尔兹海默症,并有可能在将来发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Nature子刊:被“抛弃”药物重新登上舞台 可有效抵御恶性病毒感染机体
在科学创新的悠久历史中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此前研究人员放弃深入研究的药物或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帮助抵御两种人类病毒,研究者指出,这种名为GSK983的药物可有效帮助人体细胞抵御登革热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感染,而这两种细胞均可以引起机体细胞死亡。
与肿瘤囊泡联合——溶瘤病毒颗粒输送路径再添高效渠道
3月初,全球知名学术杂志《Biomaterial》上,一篇《Deliver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into the nucleus of tumorigenic cells by tumor microparticles for virotherapy》被刊登,该文章内容指出,肿瘤囊泡作为一种
《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发布Lonafarnib治疗丁型肝炎病毒结果
Eiger Bio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今天宣布发布用 lonafarnib 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患者的首个2a阶段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进行。这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研
J Virol:蓝柯等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颗粒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病毒颗粒中只含有一种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然而,最近十年左右的研究表明,许多DNA病毒颗粒中除含有作为遗传物质的DNA之外,还存在着许多mRNA分子。但是DNA病毒颗粒中具体RNA分子的构成仍然很不清楚。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蓝柯研究组通过深度测序和定量逆转录PCR实验(图1),发现在纯化的KSHV病毒颗粒中含有部分病毒编码miRNA和大量宿主编码的miRNA。
PLoS One:HBV通过激活ERAD通路来调节病毒及亚病毒颗粒的产生
3月26日,罗马尼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Norica Branza-Nichita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了一篇关于HBV感染的细胞中病毒及亚病毒颗粒形成的调节机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HBV可以激活ERAD(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通路,反过来降低了包膜蛋白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