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促进胶质瘤糖酵解和恶性进展的机制

  葡萄糖是人体细胞主要的供能物质,哺乳动物细胞通过糖酵解代谢通路将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丙酮酸并生成2分子ATP供细胞使用,随后丙酮酸被转运至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通过三羧酸循环以及偶联的电子传递链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ATP分子。此外,在胞浆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乳酸并排除胞外。有假说认为,健康细胞依靠线粒

2021-10-11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合作建立肝恶性肿瘤影像诊断深度学习新模型

肝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转移性肝癌等,是常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为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然而不同肝恶性肿瘤通过影像学诊断常有误诊。临床上不同肝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差异巨大,医生在手术、靶向、免疫等治疗前对患者肿瘤类别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近期,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劲扬教授团队、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俞章

2021-10-07

Nature重磅:这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或将迎来精准治疗时代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过19亿成年人超重,其中6.5亿人肥胖。中国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众所周知,长期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其他重大疾病,而且,还包括抑郁症。据统计,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过抑郁症。症状包括持续的悲伤、绝望、懒散、睡眠

2021-09-27

ZNF507在恶性P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关键调控因子

前列腺癌(Pc)进展为高度侵袭性耐去势转移前列腺癌(Mcrpc)或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1-09-28

科学家利用CD19和CD22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

   近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了靶向CD19和CD22的双位点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CD19-22.BB.z-CAR T)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成人患者治疗中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在《Nature》上发表,题为:CAR T cells

2021-09-30

Clin Cancer Res:人类恶性肿瘤中pRB丢失的相关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pRB)是一种已知的细胞周期控制调节剂;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pRB在调节影响DNA损伤反应、凋亡和细胞代谢的癌症相关基因网络中具有重要功能。

2021-09-13

科学家发现恶性胸腔积液的炎症级联反应机制

    恶性胸腔积液多是由细胞转移到胸腔引发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反映出我们对导致恶性胸腔积液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了解不足。近日,来自美国、德国、中国、瑞典、希腊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共同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恶性胸腔积液的炎症级联反应机制。研究发现,胞吐作用通过受体酪

2021-08-26

Cancer Letters:脂肪细胞来源的胞外小泡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外小泡(EVS)是脂肪细胞和乳腺癌(BC)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分子。

2021-08-30

Nat Commun:恶性疟原虫转录与感染红细胞循环时间相关

恶性疟原虫是疟疾的主要病原体,它通过连续的无性红细胞内发育周期(IDCs)引发疾病,每个周期持续~48小时,产生8-30个新寄生虫。

2021-08-06

免疫“双子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

2021年6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伊匹木单抗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这是双免疫联合治疗在国内获批的第一个适应证,标志着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注射液正式登陆中国。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