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leep:揭示调节食欲的激素的作用方式因性别而异

2012年1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leep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增加成人的睡眠量可以导致其食物摄取量降低,而且在男性和女性中和食物摄取相关的激素分泌过程也表现出不同。

2012-11-18

BMC Bioinfor:章张等开发出检测密码子使用偏好的新算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章张研究员带领其团队,成功设计开发出检测密码子使用偏好(Codon Usage Bias,简称CUB)的新算法:密码子偏差系数模型(Codon Deviation Coefficient,简称CDC)。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Bioinformatics杂志上。

2012-11-18

青春期如何影响脑血流量的性别差异

一项研究提出,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脑血流量有显著差异,而且可能受到了在青春期出现的性别特异性变化的影响。已知人类成年女性的大脑血流量高于男性,为了确定这类性别差异何时出现,Theodore D. Satterthwaite及其同事研究了来自费城神经发育队列的922名8-22岁的青年人的大脑血流的发育。

2014-05-27

NIH:今后临床前期实验应提供实验动物的性别信息

NIH宣布今后临床前期实验所使用的动物个体和动物细胞样本需要提供性别信息进行备案。

2014-05-28

Curr Biol:周雯等发现人类化学信号可在个体间有效传递性别信息

在动物王国中,很多最为基本的行为(如觅偶行为)都是由信息素来介导的。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两种器官的参与:一种是可以向空气中散发信息素的器官,另一种是灵敏的信息素探测器官。较之其他灵长类动物,虽然人类的皮肤上有更多的可散发信息素的汗腺组织和分泌物,人类却并不具有绝大多数动物用以接收和探测信息素的结构——犁鼻器或副嗅球。人类对信息素的感知与编码似乎只能依赖于包括嗅上皮、嗅球在内的主嗅觉系统。

2014-05-23

PNAS:人脑连接的性别差异

一项关于脑连接的性别特异性差异的分析提示,男性的脑可能形成了促进感受和协调的运动之间的联系的结构,而女性的脑可能形成了促进分析和直觉处理模式之间的通信的结构。

2013-12-03

FASEB:孕早期简单的血液测试预测胎儿的性别

2012年1月3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发表在FASEB杂志2012年1月版的一个新的研究结果描述了一种能导致非侵入性别测试的发现,这将使准妈妈在怀孕头三个月就可以知道婴儿的性别。具体来说,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从怀孕母亲的血液中提取的两个酶(DYS14/GAPDH)的各种比率,可以指示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测试将会开启此类测试的先河。

2012-11-18

:揭示鱼类中温度与性别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12月2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海洋科学研究所领导、基因组调控中心(CRG)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的研究,发现了鱼类中温度和性腺性别之间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雌鱼中,高温会增加性腺芳香酶启动子的DNA甲基化。 环境温度对性别决定有影响。有些物种,如大西洋银边鱼,其性别决定主要取决于温度。

2011-12-31

全球大调查凸显科学界性别鸿沟

全球大调查凸显科学界性别鸿沟

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