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在临床研究中CAR-T细胞或能有效抑制胃肠道实体瘤同时还不会对健康组织产生毒性效应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针对肿瘤抗原CDH17的CAR-T细胞或能在多个临床前模型中消除GICs,同时还不会对多个小鼠器官(包括小肠和结肠)和正常组织产生毒性作用,CDH17是在NETs和GICs中所表达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同时其还会在健康组织中表达。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1天随机对照试验:熬夜+夜宵,健康苗条的年轻人也逃不过“大腹便便”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仅有30.6%上班族的睡眠时间达标,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脸上的黑眼圈也许可以靠化妆品来遮挡,但身上的赘肉,尤其是便便的大腹靠什么来遮挡呢?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梅奥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
科学家揭示人类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之间的神秘关联!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不断攀升,而糖尿病患者经常面临着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增加,近日,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糖尿病和心脏病这两种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表示,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个体的四倍,这或许就使得临床医生认识到需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病风险,而不仅仅是管理其机体的葡萄糖或血糖水平。
PLOS Pathogens: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更具毒性...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它会大量攻击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使患者经过数年,甚至10年以上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AIDS)患者,最终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毒(HIV)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HIV-1和HIV-2。前者的毒性更强,感染了全球绝大多数病例。数据显示,HIV-1影响了全球超过3800
eLife:中链脂肪酸8C有望治疗心脏病发作后引起的心脏损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中国澳门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在能量饮料(energy drink)中发现的一种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防止心脏病发作后引起的心脏损伤。
空军医科大学:烟酰胺核苷通过SIRT1-PGC1PPARαα途径促进糖尿病心脏线粒体融合
糖尿病(DM)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被视为相当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和心力衰竭(HF)。一项研究表明,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高出2-5倍。糖尿病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已有广泛报道,主要涉及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糖尿病心肌病(DCM)
无论多少,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
关于酒精致癌这件事,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酒精列为I类致癌物。因为,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饮酒与头颈部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早在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那项最大规模最权威的研究显示,酒精是全球15至49岁男性和女性患病和早逝的主要风险因素,全球近十分之一人口因饮酒死
FRBM: 氢气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通过抑制糖尿病心肌病的焦亡和纤维化保护心脏功能
糖尿病心肌病(DCM)最初被定义为一种病理生理学疾病,其特征是在没有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或瓣膜心脏病的情况下表现为心力衰竭。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见于DCM的早期阶段,随后是舒张期功能障碍。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谱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受易感性、衰老、性别和多种环境暴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而饮食、体育活动和吸烟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来发挥其致病作用。目前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研究很少关注研究结果的主要混杂因素,如常见的、发病前的和共发病的条件或多药治疗。
PLoS Pathog:相比于男同性恋者,异性恋者传播的HIV毒株更具毒性
不同人群中病毒毒株的变化与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印度科学院的Ananthu James和Narendra Dixit发现由于传播瓶颈的存在,HIV-1通过阴茎-阴道性交传播时比肛门性交更具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