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研究发现心肌炎发病机制

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Natur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作为心力衰竭原因之一的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由于高血压等原因使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受损后,导致无用的线粒体DNA蓄积,这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而这是炎症发生的导火索。

2012-11-18

心肌梗塞快速检测 只需三小时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12月27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只需3小时即可检测心肌梗塞的快速检测法。 研究人员斯特凡·布兰肯贝格说,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长时间检测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新推出的检测法可在3小时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准确率可达96%。

2012-02-10

Nature:心肌梗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6月27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心肌梗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最新进展。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髓样细胞使富含脂质的动脉壁斑块不稳定,并导致其破裂,从而引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幸存者具有高度复发风险。 本研究表明,缺血性损伤的系统性反应可加重慢性动脉粥样硬化。

2012-11-18

Eur.Heart.J:何奔等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近日,《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心脏病学的重要问题,缺血的心肌在血管开放后导致了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临床上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坏死面积扩大,心脏破裂甚至死亡。

2012-11-18

PNAS:研究者提出心肌纤维结构的新见解

近日,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在心脏肌肉组织的结构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心脏疾病的研究以及人工心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NAS上。研究者表示,心脏肌纤维一般排布在心脏的特殊极小曲面(一般的螺旋体)上。研究者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心脏肌纤维尺寸特点以及其功能的理解。

2012-11-18

JAMA:短期接触空气污染物与心肌梗塞风险的增加有关

2月1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则综述及对先前研究的荟萃分析披露,短期接触(多至7天)臭氧除外的所有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与心肌梗塞风险的增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人们在50多年中一直怀疑,不时接触高度污染的空气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与显著的发病率有关。这些国家有着高度的污染水平。

2012-11-18

Lancet:世界首次利用干细胞治疗再生出健康心肌

来自Cedars-Sinai心脏研究所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给病人注入他们自己的心脏来源细胞有助于受损心脏再生出健康心肌。 心脏病发作会在心肌留下疤痕。对接受实验性干细胞治疗的病人而言,这种疤痕大小显著地减少,而且健康心肌发生相当大的增加。 在接受干细胞治疗一年后,接受细胞治疗的病人心脏中疤痕大小减少24%到12%不等(平均下降率约50%)。而没接受干细胞治疗的对照组病人心脏中疤痕大小没有减小。

2012-11-18

Stroke:梗死体积较血管再通情况能够更好地预测卒中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再通治疗是通过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临床结果。血管再通情况经常被作为预测疾病结果的重要指标。基于此,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大学卒中研究所的Tudor G Jovin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15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成功再通通过减少最终梗死容积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

2012-12-20

PNAS:年轻人心肌细胞可以再生

年轻人心肌细胞增殖促进了出生后心脏生长。其结果发表在了2013年1月7号至1月11号的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波士顿儿童医院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年轻人(婴儿、儿童、青少年)能够产生新的心肌细胞。这些发现驳斥了长期公认的观念:出生后人类心肌增长只是单一的现存细胞的扩大(而不是心肌细胞数量的增长)。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也提高了科学家通过刺激心肌细胞再生治疗损伤心肌的可能性。

2013-01-25

NRR:针刺内关穴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最佳参数

针刺手法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制约针灸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经穴效应的关键因素。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