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向肿瘤环境中添加III型胶原蛋白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突发奇想:将肿瘤细胞永久地停留在休眠期(即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一直“沉睡”下去!该研究近期发表于Nature Cancer,阐释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细胞进入和维持休眠状态的关键作用。首先,研究者们从休眠肿瘤细胞的“根据地”——胶原细胞外基质(ECM) 的三维结构组织着手。为此,他们将休眠型肿瘤细胞

2022-01-03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研究开发出基于FBG传感原理的触觉传感器应用于创手术组织触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Force Sensor for Minimall

2022-01-12

Nature子刊:董一洲团队开发仿生纳米颗粒递送mRNA,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针对T细胞共刺激受体的抗体目前已被开发用来激活T细胞免疫,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应用。然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往往缺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阻碍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癌症免疫治疗包括多种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方法,包括癌症疫苗,基于细胞的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单克隆抗体,基于mRNA的免疫治疗和纳米颗粒介导的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

2021-12-23

Nat Commun: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多次递送CRISPR-Cas9到多种肌肉组织中

2021年12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难治的疾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校正该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然而,将该技术用于需要校正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脂质纳米颗粒如何为治疗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小鼠模型提供有效的递送手段。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8

2021-12-23

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新型DNA纳米管 或能运输治疗性制剂跨越血脑屏障靶向作用胶质母细胞瘤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NA纳米技术的药物运输系统,其或能通过靶向作用原发性肿瘤来改善患者的疗法和其生存率。

2021-12-29

Cancer Research:揭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A1通过重塑免疫环境促进乳腺癌的新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组织内存在一小部分致瘤能力特别强、分化程度极低并具有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特性的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醛脱氢酶1A1(Aldehyde  dehydrogenas 1A1,ALDH1A1)是乳腺肿瘤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

2021-12-26

PNAS: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或能减少血管病变 从而帮助预防血管狭窄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性纳米医学疗法,其或有望减少小鼠模型机体中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病变;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更好的疗法来治疗遭受血管疾病并发症的人类患者。

2021-12-13

ACS NANO: 多功能菌基纳米酶实现肿瘤治疗精准打击

  化学动力疗法(CDT)是一种通过肿瘤微环境(TME)内源性活性氧(ROS)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肿瘤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以及靶向性等问题限制了CDT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12月,来自南洋理工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ACS NANO》发表了题为“Precise Chemodynamic Therapy of Cance

2021-12-08

Neuron:我国科学家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机制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解析了内侧前额叶皮层微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作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euron》上,题为: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在大脑中,除了80%左右的兴奋性锥体(PYR)神经元负责传

2021-12-11

国家纳米中心在核酸与多肽交叉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方法学以实现利用蛋白酶调控核酸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两种肿瘤促转移标志物的空间选择性成像分析。蛋白酶是一类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酶,参与调节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蛋白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病理有关。例如,许多蛋白酶在癌细胞中过表达,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过去十年,大量蛋白酶响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