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RIPK3激活诱导癌细胞TRIM28表达下调并增强抗肿瘤微环境
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可增加肿瘤免疫原性,对治疗免疫荒漠肿瘤有重要意义,因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国家卫健委: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9天上升,我国面临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疫情的复杂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当前疫情形势,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实四方责任,强化外防输入,落实高风险人员封闭管理、高风险环境和物品消杀等措施,加强风险人群区域协查、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坚决彻底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APSB:沙门氏菌的鞭毛在肿瘤微环境中或能介导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沙门氏菌介导的癌症疗法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但其背后详细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题为“Salmonella flagella confer anti-tumor immunological effect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抗凝治疗可通过缓解缺氧促进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增强免疫治疗疗效
有限的肿瘤灌注会导致药物输送受损、氧合不足并对肿瘤微环境(TME)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和纳米医学等的疗效,灌注受限最难以克服的后果是肿瘤缺氧。
Advanced Science:发现肝脏微环境重编程肿瘤细胞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结直肠癌极易发生肝转移,肠癌转移的患者5年存活率小于10%,因此,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肝转移肿瘤对大多数化疗药物产生抗性,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靶向结肠癌肝转移的靶点和药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课题组和杜克大学Xiling Shen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合作发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能将mRNAs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并直接调节受体细胞的蛋白表达。细胞外囊泡中mRNA的分析为肿瘤的非侵袭性快速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细胞外囊泡的mRNA含量极低且检测
Science Advances:基于柔性有机微激光阵列实现光子皮肤功能
人造智能皮肤是指能够模仿或增强人体皮肤功能的柔性功能元器件,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义肢和仿生机器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柔性电子学在人造智能皮肤设计方面已取得进展,而以光子作为信号载体的柔性光子学具有非侵入性、超灵敏性、无电磁干扰,以及并行处理等优点,有望进一步推进人造智能皮肤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永生课题组致力
Cell:揭示趋化因子CXCL16让细胞毒性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存活下来
2021年8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但当这些癌细胞能够克服这种攻击时,患者体内就会出现恶性肿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免疫细胞在抗癌斗争中生存所需的一些关键因素。这一发现指出了潜在的治疗靶标,以使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击败侵袭性癌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