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脑膜B细胞起源自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淋巴造血微环境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脑膜(meninge)是一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三层膜:最外层的硬脑膜附着在颅骨骨膜上;两层内膜,即蛛网膜和软脑膜,覆盖着大脑皮质。脑膜室承载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边界区域提供持续的免疫监视。鉴于这种战略位置,脑膜免疫是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已调查了脑膜髓样细胞的
Nano Letters:光控DNA微纳制造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华带领团队在光控DNA微纳制造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mote Photothermal Control of DNA Origami Assembly in Cellular Environments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上。DNA折纸(DNA origami)结构是由一条数千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Cell:探究DNA结合蛋白如何结合核小体上的DNA序列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细胞核中,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紧紧包裹在组蛋白周围,因此大部分难以接近,那么蛋白质如何与DNA结合?最近,一些研究开始揭示DNA结合蛋白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在一篇发表在Cell期刊上的前沿综述文章中,Alicia Michael和Nicolas Thomä研究了这些发现,并强调了旨在帮助
Advanced Science:揭示肝内胆管癌IDH突变亚型的高异质性及冷肿瘤微环境特征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每年造成全球约70万病人死亡且过半死亡病例来自中国,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四。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肝癌的第二大亚型,发病约占到15%,其侵略性较强,预后较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其术后极易复发。虽然以IDH突变抑制剂为主的靶向治疗给肝内胆管
重新编程肿瘤微环境!强效半乳糖凝集素-3抑制剂belapectin联合Keytruda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活性!
belapectin通过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调节肿瘤微环境,提高Keytruda抗肿瘤活性。
同济大学:核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NAR: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识别肿瘤和其微环境中特殊细胞类型的新型软件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高通量基因组学检测变得更为有效且能产生一定的成本效益,使用该技术已经成为大规模生物医学研究计划的标准,这些研究通常是探索性的,因为样品之间的关联并不是之前已经明确的,而是从数据驱动的分子亚型的发现和注释中产生的,从而就为假设和独立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疾病、生物体和生物过程中发现新的群体或类别,并将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能将mRNAs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并直接调节受体细胞的蛋白表达。细胞外囊泡中mRNA的分析为肿瘤的非侵袭性快速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细胞外囊泡的mRNA含量极低且检测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ocroneedles-Iontophoresis for Diabete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