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开发药物递送和治疗的新型微型生物机器人

 以细胞为载体的微型药物递送和治疗生物机器人是十分具有前景的体内靶向运输工具。日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中国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了经过酶修饰的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血小板马达平台,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icence Robotics杂志上。题目为《Enzyme-powered Janus platelet cell robots

2020-08-22

海绵共附生毛腔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及降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海绵是多孔滤食性无脊椎动物,是大量海洋微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自身物理防御差,海绵共附生的微生物往往能够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来协助海绵抵抗捕食者,这些代谢产物结构独特,生物活性丰富,是海洋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刘永宏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

2020-08-07

2.5天弹性休假来了!缩短工作时间,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吗?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2020-07-22

基于自愈合大孔微的新型肿瘤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利用已批准的安全性好的简单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其发挥更高的性能,是剂型基础研究快速进入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基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聚乳酸简单材料开发新型肿瘤疫苗取得进展,其独特的“抗原后包埋”、“多样化装载”、“免疫环境协同调控”等特性极大地提高了抗原利用率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显着抑制了肿瘤进展。

2020-05-27

JACS:微型DNA探测器能够提高癌症检测准确度

2019年11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一种新的,使用由DNA制成的微小电路可以通过其表面上的分子特征来识别癌细胞。 在这项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相互作用的合成DNA链形成了简单的电路,这些合成DNA链比人的头发细了数万倍。 与计算机中的电路不同,这些电路通过附着到细胞外部并分析细胞表明特异性高表达的分子标记。如果电路找到目标,它会发出一

2019-11-24

产生嗅觉或许并不需要嗅结构

2019年11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对一名29岁的女性进行MRI大脑扫描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科学之谜,研究者表示,这名女性似乎没有嗅球(olfactory bulbs)结构,很多人都有两个这样的球状结构,其正好位于鼻腔上方,紧贴着大脑底部,这些嗅球结构虽然很小,但却非常重要,其仿佛一个很小的“处理盒”,鼻腔中感知周围气体的神经会反馈到这些嗅球结构中。图片

2019-11-26

Science子刊:开发出下一代治疗听力障碍的高弹性植入物

2019年10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全世界有将近五十万人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在某些情况下,人工耳蜗和其他类型的植入物在治疗听力障碍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然而,这些设备无法帮助内耳受损或听觉神经功能不正常的人。为了使这些患者恢复听力,必须将电信号直接发送到听觉脑干。用于此目的的神经假体(neuroprosthetic)称为听觉脑干植入物(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

2019-10-21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器”

 把一块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仅有正常血管十分之一厚的柔性传感器,将其贴在血管或心脏周围,就可在体外设备清晰记录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全身血压的细微变化,精准确定血栓位置。记者11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原创的这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这

2019-10-12

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皮肤传感器,可以通过汗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测量压力。现在,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宣布了一种追踪其他生命体征的类似传感器。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这项新技术被称为BodyNet,由化学工程教授Zhenan Bao领导的团队开发。Zhenan Bao带领的团队之前曾研发触敏机器人皮肤,不再需要后可溶解的植入式血流传感器,以及减少电子废物的

2019-08-21

微型药物胶囊准确靶向癌细胞

可自我推进的微小胶囊蜕去外壳,并将药物直接运送至肿瘤细胞。这些微型机器人的作用在老鼠肠道中得到了证实。或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手段,到达体内一些难以触及的部位。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机器人学》。“当胶囊到达肿瘤时,我们可以激活它、让胶囊破裂并且释放微型马达,它们就会在肿瘤区域移动。这一举动对药物输送非常重要。”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Wei Gao表示。他和团队成员创造了多层微型马达。首

20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