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当百年病理学遇见AI——iSCALE赋能H&E图像,预测细胞级空间转录组
iSCALE 的诞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在大尺度上探索组织微观世界的游戏规则。
2025-09-18
科研人员开放染色质互作新技术并鉴定人类胎脑的独特基因空间调控模式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方法SCOPE-C,仅需1000个细胞,即可同时高精度地绘制开放染色质区域与其之间的互作图谱,为解析稀有细胞群体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2025-10-17
王思远团队开发单分子分辨率、覆盖全基因组的空间转录组学新技术
该研究开发了 RAEFISH,这是一种基于图像的空间转录组学新方法,具有全基因组覆盖范围和完整组织中的单分子分辨率,从而解决了现有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普遍存在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2025-10-05
Nature Methods :“等深度”模型重塑空间生物学格局!深度学习与空间转录组学的完美结合
GASTON通过结合无监督的深度神经网络与可解释性算法,创新性地提出了“等深度”(Isodepth)的概念。
2025-02-01
Cancer Cell:复旦大学曹志伟/陈海泉团队绘制小细胞肺癌空间单细胞图谱,揭示其空间分子异质性及免疫互作生态位
该研究通过空间多组学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动态,提出了 MT2 生态位作为患者预后和免疫治疗响应的新标志,为小细胞肺癌的精准分型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02-26
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绘制转移性胰腺癌转录组可塑性空间图谱
不同患者的原发灶与其多器官转移灶之间缺乏统一的克隆进化模式,即使在同一器官内部,也可观察到多个独立克隆亚群的共存。此外,癌细胞的谱系表型与其克隆起源无严格对应性,而是显著地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相关联。
2025-04-27
我国学者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发现微生物新物种,其已进化出适应极端太空环境的能力
该研究基于表型、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基因组注释,表明发现于中国空间站的菌株 JL1B1071T 是尼尔菌属中的一个新物种,并建议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新物种。
2025-05-19
科学家发现,肿瘤浸润细菌通过挤占肿瘤细胞的空间,破坏癌症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对化疗耐药
这项研究表明,在高细菌负荷的肿瘤区域,细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并通过破坏肿瘤细胞间的连接,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表型改变,进而导致化疗抵抗。
2025-10-19
心脏的“形状”也有讲究?Nat Commun:遗传学研究或能将心脏形状与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
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一项新型跨国研究发现,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类心脏的形状或能作为人类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