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亚平等骨骼基因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许多区别于其它灵长类的生理、形态、行为上的独特性状。其中,骨骼系统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样,现代人群表现出来的表型多样性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骨骼系统塑造的。 人类的体重、大小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早期发生降低的趋势。

2012-11-18

PLoS ONE:亚平院士课题组在恒河猴谱系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众所周知,恒河猴(Macaca mulatta)是最重要的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一,也是灵长类中最广布的类群,从西面的阿富汗到东面的中国沿海,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到印度中部,从中国的广大中南部到印支半岛中部的广阔区域都有分布。因而,恒河猴可能是研究高原形成与非人灵长类遗传结构相关影响的最佳模式生物。

2013-02-21

J Neurosci:永清等脑肿瘤抑制因子调控突触发育研究获进展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特化结构。突触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变性病等。因此,寻找和鉴定突触发育和功能调控基因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013-07-30

PLoS ONE:亚平等发现leptin能平衡能量和调控生殖

瘦蛋白基因(leptin)在哺乳动物的能量平衡和生殖调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前对该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尤其是肥胖症方面。而对该基因所具有的其它可能的新功能却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和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靳伟等测定了海洋哺乳动物--鲸目代表物种的leptin基因,并结合55条网上已有哺乳动物leptin序列进行研究。

2012-11-19

Plant Cell:忠明等发现SIP2基因调控根瘤的形成

近日,国际植物学权威刊物Plant Cell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忠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成功克隆了调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能力的关键性基因SIP2,该结果将为研究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途径。 尽管空气成分中含有约80%的氮,但一般植物无法直接利用。

2012-03-05

天津药监部门要求“鸿药酒”等14种药品停售

因广告内容严重误导消费者,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对“鸿茅药酒”“蛤蚧大补胶囊”等14种药品和2种医疗器械实施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将上述品种列为重点抽样品种。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这些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内容中存在含有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扩大产品适应症或适用范围、绝对化夸大疗效等欺骗和严重误导消费者的情形。

2011-10-09

J Med Chem:翱等基于四氢异喹啉骨架的药物结构优化研究获进展

3月7-8日,美国化学会知名期刊Chemical Reviews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同时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团队围绕四氢异喹啉这一优势骨架进行的药物研发所取得的进展。 四氢异喹啉,尤其是其构型受限的多环衍生物(如阿朴吗啡等)是多巴胺受体最经典的激动剂骨架。

2013-03-18

PLoS One:明永等揭示小分子调节水稻分蘖耐旱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华南植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OsTIR1 and OsAFB2 Downregulation via OsmiR393 Overexpression Leads to More Tillers, Early Flowering and Less Tolerance to Salt and Drought in Rice,”,文章中...

2012-02-10

亭栋: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已足够

“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起,我对自己说,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已足够。”这是今年79岁的张亭栋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2011年9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日,张亭栋教授从北京捧回了这份被业界称为“迟来的荣誉”。

2012-02-02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学敏

张学敏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编委。 张学敏研究员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长期围绕着肿瘤及其与感染和免疫的关系,深入开展了慢性炎症诱发肿瘤机制的探索。

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