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从2万年前项链中复原古人类DNA
该研究报告了从俄罗斯丹尼索瓦洞一个约2万年历史的鹿牙坠饰中复原的古代DNA,表明它可能曾为一名有亚欧大陆北部祖先的女性所佩戴。这些发现来自一种创新的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为鉴别持有物品的古代个体的身
新型siRNA技术,无需递送载体实现细胞选择激活,Switch公司融资5200万美元,剑指CNS疾病
Switch公司表示,CASi分子,既能高效自我递送,实现细胞特异性靶向,又能更持久地沉默目标基因,有望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提供下一代精确RNAi疗法。
Science:人类基因组缺失的大约1万个DNA片段可能是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原因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相比,人类基因组缺乏的东西可能与我们进化史上增加的东西一样对人类的发育至关重要。
全球1400多万2型糖尿病病例的发生或与不良饮食有关!
来自塔夫茨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184个国家的膳食摄入量的研究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推测,2018年全球人群不良饮食会导致超过1410万例2型糖尿病病例。
用CRISPR解决奶牛打嗝,缓解全球变暖,诺奖团队获7000万美元资助
这项高达7000万美元的资助为期七年,研究团队希望在第四年或第五年在奶牛上进行测试。然后,在第六年或第七年进行人体实验,把该方法用于预防或治疗人类疾病,因为人类的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Cell:北京大学张泽民团队综述肿瘤基因组学的重要成果与发展方向
该综述文章首先总结了肿瘤基因组学在理解癌细胞致癌机制、分子特征以及癌症的分型与精准治疗方面的里程碑式发现。2010年,张泽民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人类实体瘤的全基因组测序,使得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不
JCO:超500万亚洲人数据首次显示,20-39岁得脂肪肝与消化系统癌症风险升高16%有关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这是目前首个评估NAFLD与早发性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而从发病机制上看,NAFLD相关的低级别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
赛诺菲支持2500万美元,MIT团队将开发新型递送技术
Anderson 的实验室在 2019 年就开发了能够有效递送 RNA 疫苗的脂质纳米颗粒;同时在 2020 年开发了能够将 RNA 递送到体内不同器官系统的纳米颗粒。
Nature子刊:孙宝林/于丹/舒雪琴等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调控万古霉素耐药性发生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利用修饰组学分析鉴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NOS内源NO的S-亚硝基化修饰靶点,揭示了细菌NOS及其内源产生的NO通过介导靶蛋白的S-亚硝基化修饰以促进万古霉素耐药性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
浙大学者分析18万人,喝饮料让人“变傻”,而果汁降低痴呆风险
研究发现,与不喝饮料的人相比,每天摄入2杯含糖饮料与痴呆风险增加34%相关;较高的人工加糖饮料也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每天摄入1杯与痴呆风险增加13%相关,每天摄入2杯与痴呆风险增加30%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