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现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这项研究为T1期ESCC患者LNM的微创或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物——miR-20b-5p,为T1期ESCC患者选择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情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
J Exp Clin Cancer Res: 长非编码RNA NEAT1介导的RPRD1B稳定性促进胃癌c-jun/c-Fos/SREBP1轴的脂肪酸代谢和淋巴结转移
胃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作为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罪魁祸首,转移是我们与癌症这一威胁生命的疾病作斗争的终极挑战。
Nature Cell Biology:科学家利用单细胞图谱对人类淋巴结和淋巴瘤中的非造血细胞基质进行重塑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收集了来自27个人类样本的100,000多个NHCs,包括正常LNs和各种结节性淋巴瘤。该图谱涵盖了30个不同的亚群,其中一些过去并没有被发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现淋巴结基质细胞新亚群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力玮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移植研究中心主任Reza Abdi合作,在淋巴结内基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领域取得进展,发现了淋巴结基质细胞的一个新亚群,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淋巴结发挥功能的关键在于基质细胞的存在,这些细胞不仅为免疫细胞的相
中国三大癌症中心数据表明:三级淋巴结构是预后“潜力股”
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是全球第三大肿瘤死亡原因,全球约45%的肝癌都来源于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肿瘤(约占10%-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对于iCCA的治疗十分有限,手术治疗是iCCA唯一的潜在可治愈手段。但在手术后,iCCA有着很高的复发率,iCCA存在异质性,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因此明确iC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