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发文首次报道植物脱毒技术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反馈机制研究领域的应用
近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毛碧增研究员课题组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sight into the root growth, soil quality, and assembly of the root-associated microbiome in the virus-free Chr
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
VICTOR III期临床研究启动,评估维立西呱在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2021年11月11日,拜耳及合作伙伴默沙东宣布启动新的III期临床VICTOR研究,进一步评估维立西呱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将考察维立西呱在近期没有发生过加重事件,射血分数低于 40%的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这一人群与其他几项近期心衰研究的人群类似。基于VICTORIA研究结果,维立西呱在美国、日本和欧盟获得批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CSEV) 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细胞外囊泡大会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举行,线下注册360余人,线上注册1700余人,线上观看量13000余人次。
Cell:被发现近70年终于派上用场!来自土壤中的化合物潮霉素A或能有效治疗慢性莱姆病!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A selective antibiotic for Lyme disea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治疗急性莱姆病的靶向性疗法。
大豆油中除草剂残留预测模型应用:理化性质与加工因子相互关系研究
大豆榨油过程中危害物残留可能与蒸气压、水溶性、解离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何在分析过程中保留多因素特征同时降低数据维度,对明确加工因子研究非常必要。本团队利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方程Y=aX2+bX+c,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β0+β1X+β2X+β3X结合主成分分析来研究加工因子与各变量之间关系,基于EFSA数据库中农
DNA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在DNA纳米技术的推动下,DNA作为一种遗传材料,已被应用于组织再生、疾病预防、炎症抑制、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诊断、抗肿瘤药物传递和治疗等不同科学领域。
研究发现Pyk2抑制场景恐惧记忆的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吴强团队在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上发表了题为"Pyk2 suppresses contextual fear memory in an autophosphorylation-independent manner"的研究成果,发现Pyk2的非自磷酸化依赖的功能调节基因表达、树突和树突棘的形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Doudna,因为他们开发了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相关核酸酶 9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为精确基因编辑提供了新工具。
微生物材料改性在地基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获进展
自然环境中,岩土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常规代谢活动会改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微生物岩土技术,是主动利用和控制土源类微生物代谢反应解决岩土工程中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由于其低碳、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得到发展。从微生物反应原理的角度,微生物岩土技术利用的微生物过程包括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产气泡过程及微生物膜生长过程等。从实际应用角度,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