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新药布格替尼片引进博鳌乐城先行区,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1年8月18日,武田制药宣布,其肺癌领域创新药物布格替尼片(Brigatinib)获得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克唑替尼进展后患者临床急需用药正式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首位患者已于近日在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接受治疗。武田布格替尼片是用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创新产品,此前已在欧美获批。
Nat Med: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TIL细胞疗法的组合使用有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2021年8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阻断某些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使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癌细胞。一些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然而,许多患者对这种疗法反应不佳,这就需要有替代的治疗方案。在一项
中国肺癌重磅新药!阿斯利康Imfinzi(英飞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Imfinzi是唯一联合SoC含铂化疗提供显著生存益处和提高缓解率的PD-1/PD-L1免疫疗法。
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英飞凡(通用名:度伐利尤单抗),已在中国被批准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或顺铂,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突变负荷、PD-L1表达和免疫治疗结果的癌基因特异性差异
具有可靶向癌基因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常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中获益有限,这归因于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NCAPH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新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课题组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段勇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miR-133b targets NCAPH to promote β-catenin degradation and reduce cancer
FBXL14缺失通过Twist1稳定化促进非小细胞肺癌间质移位和放射抗性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例数最多。电离辐射(IR)是肺癌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放疗后抵抗的获得是降低放疗疗效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一局限,重要的是要确定癌细胞对辐射产生抵抗力的机制。以前,E3泛素连接酶被认为是癌症治疗中放射增敏的潜在靶点。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
MIR-133b靶向NCAPH促进非小细胞肺癌β-catenin降解和减少肿瘤干细胞维持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之一,具有多种病理特征。肿瘤干细胞(CSCs)在肿瘤转移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潜在的临床意义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此外,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miRNAs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CSCs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组最近发现NCAPH作为众多泛癌症生物标志物之一,它是染色体组
小细胞肺癌放化疗耐药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林文楚课题组在小细胞肺癌放化疗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现采用表观遗传因子抑制剂FK228实现放疗耐受细胞的放疗增敏效果、外泌体中的小分子干扰RNA在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分别在线发表在Clinical Epigenetics和Frontiers Cel
Cancer Imaging:构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风险图谱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基本类型之一,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其肿瘤倍增速度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放化疗是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即便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缓解,小细胞肺癌也极易发生转移。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对患者进行预防性脑照射,即在未发现脑转移时,对脑部进行放射治疗,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可将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降低54%,从而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