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DA: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2012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2012年2月,针对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等7家检验机构对市场上部分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开展了铅、砷、汞重金属专项监测。
部分螺旋藻产品被曝铅含量超标
铅超标820%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竟是经审批许可、被戴上“蓝帽”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调查发现,“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等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危害人身健康。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获批的保健食品企业,在对外销售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
CELL:父亲高糖饮食可导致后代肥胖
2014年12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交配前的1天或2天内在雄性果蝇的饮食中增加糖类物质,可以通过影响胚胎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果蝇后代肥胖。有证据表明,调节肥胖易感性的类似生物系统在小鼠和人
Plos One:发现病毒调节糖代谢通路
最近的研究发现,人类嗜神经病毒JCV广泛存在于包括成神经管细胞瘤的大多数脑瘤。 已知T抗原是JCV的一种早期蛋白,在细胞培养及转基因小鼠中由于它的转化活性,导致了广泛的神经嵴肿瘤及神经胶质瘤的发生。 T抗原与广泛的肿瘤抑制蛋白(包括p53、pRb以及信号分子β-catenin及IRS-1)的联系,在JCV T抗原的致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EMBO J:结肠癌糖代谢模式异常的分子机制
60余年前,Otto Warburg认识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糖代谢途径不同。不是典型的柠檬酸循环氧化步骤,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糖。
科学家用糖和细菌制造聚合物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聚合一种生物合成的化合物而制造出的基于葡萄糖的聚合物显示出了可以与基于石油的工业标准材料相比的机械属性。多数塑料和弹性体来自不可再生的来源,诸如石油和天然气。
Nat Commun:可生物降解的高能糖电池问世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电池,以糖为能源提供电力,能量密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继续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电池成为一种廉价的、可充电而且可生物降解的电池。
JBC:张岩等揭示MLL5蛋白调节细胞周期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BC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张岩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LL5 Protein Regula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E2F1-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 via Association with HCF-1。
美研究出能将海藻糖转为乙醇的大肠杆菌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出一种大肠杆菌,它能将某种海藻中的主要糖分转化为乙醇。这一成果有望使海藻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封面文章中介绍了这一发现。他们指出,由于海藻含糖量高,而且不会与粮食作物争抢土地或淡水,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正加紧研究如何利用其制造生物能源。不过,由于海藻中的主要多糖化合物不易被微生物代谢,其应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