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ucleic Acids Research:浙江大学农学院马忠华团队合作发文揭示赤霉病菌适应小麦高铁环境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揭示了转录因子FgPacC介导小麦赤霉病菌适应寄主高铁环境的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原菌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并为赤霉病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2022-06-15

研究发现可协同改良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逆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GmTDN1基因可协同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为同时提高小麦抗旱节水和氮肥利用效率开辟了新途径。

2022-05-23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孙东发和任喜峰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普通小麦母系祖先“双谱系起源”的新模式。

2022-04-27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揭示小麦条锈菌致病新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转录组分析发现Pst_A23过表达导致大量差异可变剪接基因,进一步研究揭示了Pst_A23可直接与可变剪接位点特异RNA基序结合,干扰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抑制寄主植物免疫反应。

2022-04-06

Food Chemistry:揭示了提高小麦制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在线发表了题为《Boosting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pasta by a premature stop mutation in wheat keto-acythiolase-2》(小麦KAT-2B上一个单核苷酸突变提高意面抗氧化活性)的

2022-03-25

Nature重磅:高彩霞团队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既抗病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系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全球约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重病小麦的田减产可达40%以上,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早在2014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团队和微生物所邱金龙团队就合作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了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然而新的问题来

2022-03-08

Nature Plants:研究破解小麦遗传转化中基因型依赖性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与小麦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 TaWOX5 ,利用 TaWOX5 基因克服了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依赖性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据叶兴国研究员介绍,遗传转化效率低和基因型依赖性是制约小麦转基因研究与基因编辑研究及应用

2022-01-17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禾谷镰孢菌侵染小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威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Biosynthesis of a new fusaoctaxin virulence factor in Fusarium graminea

2021-12-08

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保护学院康振生院士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Variation in cis-Regulation of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inWhea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小麦抗旱基因TaNAC071-A并揭示了其调

2021-11-20

研究揭示小麦籽粒发育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小麦中,生长素路径抑制因子TaIAA21通过与生长素响应因子互作来调控下游乙烯响应因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小麦粒型和粒重的分子机制。10月12号,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据李爱丽研究员介绍,粒长、粒宽和粒

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