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NA:特殊的小RNAs或能增强机体抵御结核病的免疫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结核病患者机体血浆中循环免疫刺激性短非编码RNAs(sncRNAs)的大量积累或许能为理解抵御感染性疾病的宿主免疫反应的sncRNA驱动方面提供重要的见解。
J Nanobiotechnology:超声响应纳米载体siRNA和Fe3O4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该传递系统能有效地将m2样巨噬细胞转化为M1,增强其吞噬能力,促进抗原提呈,进而诱导t细胞活化,同时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在NSCLC中的浸润,对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光男性更喜欢年轻女性,女性也更喜欢「小鲜肉」!最新PNAS大数据研究:无论男女,普遍都对较年轻的约会对象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更偏爱比自己年轻的约会对象。
Science:发现大麦合成有毒生物碱禾草碱的第二个关键基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研究所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二个基因(AMI 合酶,HvAMIS),并发现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附近。
科学家发现,肿瘤浸润性克隆性造血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增加80%有关
该研究发现,TI-CH不仅是年龄相关CHIP的一种表现形式,还与NSCLC以及其他实体瘤患者预后较差有关。
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Syn病理
该研究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人源化PD小鼠模型的α-Syn病理,以及PD相关运动障碍,提示,MEK1/2抑制剂或可作为PD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Nat Commun:我国科学家揭示小胶质细胞在预防脊髓损伤后轴突变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项新的研究借助Qu教授实验室开发的前沿体内多模态显微镜和光透明技术,首次展示了在生理条件下可视化脊髓中神经胶质细胞-节点相互作用的能力。
Science Advances :粪产碱菌能纠正异常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并促进糖尿病伤口的上皮再生
本研究发现粪产碱菌能够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再上皮化,从而加速早期皮肤修复和伤口愈合,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群的伤口干预措施提供了基础。
Cell推出“全球科学50人”,鲍哲南/李飞飞/季维智/胡海岚/胡小玉/徐瑞华/程功/吴晨等14位华人科学家
Cell Press 推出了“全球科学50人”(50 Scientists that Inspire)系列采访,介绍了50位激励我们的知名科学家。这50位科学家中,有14位华人科学家。
Stem Cell Res Ther: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UCMSCs-sEVs)可修复辐射损伤心脏,重塑能量代谢与细胞功能!
本文建立辐射诱导心脏类器官及小鼠损伤模型,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可改善心脏能量代谢、超微结构、钙信号等,其机制与p53及氧化磷酸化等通路相关,为放射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