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定量确定不同的干预措施对COVID-19病例数量的影响
2020年5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动力学与自组织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如今成功地分析了与过去的遏制措施有关的德国COVID-19病例数量,并得出了未来几周的情况。他们的计算机模型还可以为其他国家采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
Genome Biology :单细胞RNA测序可定量检测药物对胰岛细胞的效果
胰腺是产生消化酶以及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的器官。胰岛专门负责激素的分泌,其中有β细胞和α细胞,β细胞会产生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所需的激素——胰岛素,而α细胞会产生负责升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激素——胰高血糖素。
AJR:CT评分新标准可定量、准确地评估COVID-19肺炎进展
2020年4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大学、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经更新后考虑肺叶受累和CT表现变化的CT评分新标准,可以定量、
AJR:将胸部CT用于诊断COVID-19应当保持谨慎态度
2020年4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据一篇开放获取的临床前瞻性论文,迄今为止,关于COVID-19肺炎的放射学文献包括有限的回顾性研究,这些研究未证实胸部CT可用于COVID-19的诊断测试。相关论文于2020年4月16
AJR:我国科学家发现胸部CT对COVID-19诊断可靠,但不能有效区分病毒
2020年3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的Liming Xia和Yan Li作出结论:胸部CT对COVID-19的误诊率很低(3.9%,2/51),并且有助于标准化影像特征和转换规则,以进行
Am J Roentgenol:中国科学家详细报道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表现
2020年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关于胸部CT影像和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COVID-19)之间的关系的多中心研究(n = 101)近日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上,表明大多数患者COVID-19肺炎患者有毛玻璃混浊/肺磨玻璃影(GGO)(86.1%)或混合GGO和合并GGO(64.4%)
单分子力谱定量解析泛素修饰对基因调控研究获进展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线性DNA分子作为庞大遗传信息的载体一般都比较长(人类一条染色体的DNA长度约为2米),生命通过组蛋白将DNA分子有序组织压缩形成微米级别的染色质存储到细胞核中。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元,其中DNA缠绕在组蛋白巴聚体周围约两圈,完成对DNA的第一次组装压缩。为了读取基因密码,染色质中的DN
助力湖北抗击疫情|全球第10台极光CT机亮相武汉雷神山医院
截止到2020年2月19日,全国(含港澳台)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74279例,疑似病例5248例。疫情发展至今,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仍在增加。加速对疑似患者的确诊和管理,对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CT易于发现早期呈磨玻璃表现的病变”《新冠肺炎诊疗
低剂量CT筛查获益不再存疑
肺癌是导致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癌症死亡的18.4%)。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生存的重要措施。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高危人群中,相较于X线胸片,低剂量螺旋CT(LDCT)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后续尚无其他有关肺癌筛查的随机试验报告生存获益,业内对于肺癌筛查的利弊平衡仍存有争
CT与核酸检测哪个更靠谱?
这两天,一篇题为《一线医生疾呼:尽快用CT代替核酸检测,作为新型肺炎确诊标准》的文章火了。文章引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发在朋友圈的疾呼: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2019nCoV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据悉,华中科技大学一位教授也向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总指挥部提交了《关于推荐以CT影像作为2019nCoV肺炎主要诊断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