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Signalling:天然植物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致命癌症
2018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一类天然植物化合物能够在实验室水平有效杀伤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以及能够关闭驱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过度活跃的信号。该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葡萄膜或眼部黑素瘤起源于包括虹膜的眼睛色素细胞层。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存在生命风险。该类癌症占所有黑色素瘤病例的约
多环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甾体类天然产物在生物体内常常充当信号分子,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该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员具有破缺的骨架结构,被称为开环甾体 (secosteroids),其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关注。2015年,筑波大学的Kigoshi研究组报道了从海兔Aplysia kurodai中分离的开环甾醇aplysiasecosterol A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Nat Struct & Mol Biol:“垃圾DNA”的副产物或与癌症扩散直接相关
2018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垃圾DNA”的副产物或许也参与了癌症的扩散,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人类基因组中仅有大约2%的序列能够编码发挥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很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其余98%的基因组(垃圾DNA)都是无用的序列,有些
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仲伟茂及其团队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880)和Marine Drugs (DOI: 10.3390/md16040136)上。仲伟茂和相关团队从南海沉
Cell Host Microbe: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能够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2018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机体自我保护肠道微生物感染的机制。丙酮酸是拟杆菌属的副产物,根据研究者们的发现,该化合物能够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这一发现帮助揭示了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受到沙门氏菌感染之后会出现不同的抵抗性,这一发现同样有助于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上。研究者们发现
研究人员通过发展分子探针技术实现植物天然产物合成途径解析的新策略
植物天然产物经过长期的分子进化,以其多样独特的分子结构,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其宿主内源中发挥着信号传导、营养、抗逆和防御等生理作用,而且在异源也具有各种药理活性,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但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特殊营养成分)往往在植物中含量极少;而且生物合成途径的缺失,极大阻碍了这些重要活性化合物通过现代合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规模化的生物制造。不同于原核天然产物合成基因
J Innate Immun:天然脂质分子或具有强大的抗炎性功能
2018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Innate Immun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自然产生的脂肪,即蜡质脂肪酸,致病菌能利用这种特殊的脂肪酸来损伤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并且增加宿主感染的概率,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潜在抗炎疗法。图片来源:NIAID研究人
Polymers:科学家有望利用茶树油等天然植物提取物抵御细菌性感染
2018年6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olymer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詹姆士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能将诸如茶树油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作医疗器械的涂层,而这一过程则能够有效抑制每年数百万感染事件的发生。图片来源:doctorshealthpress.com仅在美国每年都又大约1700万新发生
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5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的研究论文:Hepatitis C virus NS4B induces the degradation of TRIF to inhibit TLR3-mediated interferon signaling pathway。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
肖伟烈研究团队在天然活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研究员团队综合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以及药物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从事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及新药研发工作。长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研究团队以及云南大学张洪彬教授合作,已在抗艾滋病活性分子的发现、结构优化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发现,经过天然分子结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