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水生生物产生遗传毒性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军团队在《危害性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连续发表“姊妹篇”研究论文,揭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肝脏和脑组织生态毒理效应新机制,使得评价其对水生生物毒理作用有了新的理论支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新兴聚氯乙烯增塑剂,在加工使用
番红砗磲子二代(品系)繁育成功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专家,在海南省三亚市对海洋动物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组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培育的“番红砗磲子二代(品系)培育”成果进行现场验收。砗磲是珊瑚礁生态系统关键框架物种,可以起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目前,砗磲受到过度捕捞,天然砗磲资源破坏严重,因此,砗磲子二代人工繁育的实现,使人工繁育砗磲形成有效的繁育闭环,不再需要利用野生砗磲做种
DNA的二级结构或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DNA或会表现为结状褶皱和DNA双链之间的第三层阶梯,从而就可能会驱动癌症发生,而另外一种重要的调节性酶类或与这种不寻常的DNA结构的形成有关。
Hepatology: 1-磷酸鞘氨醇促进充血性肝病小鼠肿瘤发展和肝纤维化
反映右心衰竭(RHF)、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或方坦相关肝病(FALD)的慢性肝充血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有关。然而,慢性肝充血时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近日,发表在《N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微生物安全研究中获进展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生物安全是对饮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二次供水已成为我国大城市高层住宅小区的主要供水方式,直接影响用户端水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关。市政管网水进入二次供水水箱后,会有数小时的驻留,可能出现余氯衰减、温度升高、金属浸出和微生物生长等现象。二次供水系统内水质微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居民龙头水的
内源性大麻素介导肠道产生抗炎物质 减少炎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会让身体产生类似大麻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EC),科学家已知有两种主要类型,即Anandamide和2-AG(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它们结合特定受体并引发细胞信号。EC系统由 EC及其受体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Nat Cell Biol:科学家揭示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在内体融合中的作用机制
内体(endosome)是细胞质膜内吞作用形成的膜结构囊泡,参与细胞代谢、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分泌等多项重要生命活动。内体融合是内体发挥相关功能的重要环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证实高尔基复合体系统在内质网系统(endoplasmic reticulum,ER)相关的内体融合及内体磷脂转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相关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