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使用菜籽油和大豆开发高功能生物合成油 可用作汽车润滑剂
从1991年起,ARS国家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交内酯,首先使用新型油料作物白芒花中的脂肪酸,后又使用芥花油、向日葵、红花、雷斯克勒、蓖麻和高油酸大豆中的脂肪酸。试验表明,交内酯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这是衡量润滑油使用寿命的一种指标。研究人员表示,在评估比较过程中,其他生物基润滑剂需要使用昂贵的添加剂,以防止其氧化和性能变差。交内酯在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大豆与大豆胞囊线虫互作的表观遗传研究取得进展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减产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线虫互作机制对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化(DNA methlation)是一种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研究表明,胞
药明奥测携手赛默飞和Mayo Clinic助力全球抗疫
10月8日,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奥测”)宣布,与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和Mayo Clinic合作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Thermo Scientific OmniPath COVID-19 Total Antibody ELIS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EUA),并
聚焦科技抗疫前沿,论道中国生物产业盛会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2020年9月24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大会将围绕“科技抗疫,产业赋能”的主题,邀请院士专家、抗疫功臣就新冠病毒科技应对、救治和防控、疫苗及检测等进行专题演讲,共话疫情防治策略和相关技术、产品开发思路,搭建线上先进抗疫成果展示平台,体现生物经济“战疫”担当,赋能疫后经济重振。 此次大会下设新冠
研究揭示大豆受体激酶作为分子开关调节抗病免疫触发的分子机制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疫霉根腐病、大豆锈病等)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科技抗疫,产业赋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生物产业发展机遇
2020年注定是一个让全球各国记忆深刻的时间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奋斗下,中国迅速稳定了新冠疫情的局面,2020年全国两会后,“疫情防控常态化”更是登上热搜。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慢慢稳定后,如何在新形式下恢复经济发展,寻找经济增长突破口也成为社会的焦点。 那么新经济形势下,疫情对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将带来哪些改变?家用医疗保
NMCD:摄入富含大豆的饮食或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来影响机体血压
2020年8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富含大豆的饮食往往与降血压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完全清楚大豆改善机体心脏健康背后的分子机制。
中国重点研发计划抗疫国际合作拟4方向部署11任务
中国科技部6日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年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显示,拟在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中医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不超过37项,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药物方向,聚焦抗病毒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和抗体类药物等抗新冠肺炎药物开展联合研发,研究任务包括抗新冠肺炎
权威盖章科学监测血糖 打好防“疫”抗“糖”持久战
目前,中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防护,加强健康管理也应逐渐成为常态化。特别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等流行慢性病的特殊人群来说,提升免疫力,科学有效管理疾病,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生活质量。最近,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文章指出显示,糖尿病和新冠肺炎之间存在双向关系[1]。一方面,糖尿病会增加新型冠状肺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