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的应用——有机遇,也有挑战
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依赖于基于外泌体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技术突破,要将其用于临床治疗,外泌体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面临很大的挑战。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分泌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一种亚型,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被认为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新机制,允许细胞交换蛋白质、脂质和遗传物质。过去,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一度被认为只是
中国首个《外泌体研究、转化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2018年12月,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外泌体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张灏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执笔撰写的《外泌体研究、转化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在线发表于《转化医学杂志》。这是中国国内权威发布的第一个外泌体研究临床转化的专家共识。这个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由于外泌体在肿瘤等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和诊断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在发展精准
2018年终盘点:外泌体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外泌体即细胞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微小膜泡,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一开始被当做细胞排泄物,但是近几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可谓是小身体大作用。2018年外泌体研究又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8年外泌体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1】Nano Lett:利用外泌体制备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系统(LD-MDS)doi: 10.1021/acs.nanolett.8b01236
UBL3影响蛋白质向小型胞外囊泡转化
外泌体是一种小型胞外囊泡(sEVs),来自于多泡体(MVBs),通过运输蛋白质、mRNA和miRNA介导细胞间的通信。然而,哪类蛋白质被归为sEVs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在这里,作者报道了泛素样3(UBL3)膜锚定的Ub折叠蛋白MUB作为翻译后修饰因子PTM调节蛋白向胞外囊泡转化。作者发现UBL3的修饰对于将UBL3归类到MVBs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作者还发现从UBL3缺失型小鼠样本
外泌体与试管婴儿
外泌体是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种直径在30-100nm之间的均一性膜性囊泡。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泌体也存在于卵泡液中,参与调控卵母细胞的发育,并影响胚胎质量。什么是外泌体外泌体首次被发现于1987年,是由Johnstone在研究网织红细胞向成熟红细胞转变过程中发现的。外泌体的体积很小,普通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一窥究竟。在电镜下,外泌体通常显示为扁平或者球形小体,具有特
外泌体介导EphA2转移在胰腺癌中传递化学抗性
在大多数人类癌症中,耐药性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在于侵袭性强、早期转移和对治疗的高度抗性。患有这种致命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仅为4%。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然而,80%-85%的PC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疾病,这通常难以完全切除。常规使用细胞毒性治疗来治疗可切除和不可
T细胞通过外泌体转移DNA 起始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反应
西班牙研究人员最xin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反应早期阶段有关免疫系统防御的机制。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早期阶段开始的细胞过程,并解释了免疫系统的不同细胞群如何交流以对病原体产生有效反应。CNIC研究人员证明,纳米囊泡中含有的线粒体DNA会激活受体细胞的警觉状态,从而激活抗病毒遗传程序。这些称为外泌体的纳米囊泡由T淋巴细胞产生
武田骨髓瘤维持疗法达终点:蛋白酶体抑制剂改善生存期
日前,武田制药(Takeda)骨髓瘤药物NINLARO发布了维持治疗试验的积极数据。在一项名为TOURMALINE-MM3的试验中,第一个关键阶段3期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了蛋白酶体抑制剂NINLARO(ixazomib)作为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显着改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成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参与此次TOURMALINE-MM3试验的患者此前均做过大剂
Cancer Res:同济医学院学者发现巨噬细胞分泌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转移侵袭
2018年11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临床和实验证据都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能够促进癌症发生和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巨噬细胞如何调节结直肠癌转移还没有得到完全揭示。最近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王桂华等人发现M2型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外泌体与结直肠癌细胞进行交流影响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发现M2巨噬
研究发现植物26S蛋白酶体组装参与盐胁迫应答新机制
26S蛋白酶体系统通过有效降解许多关键蛋白因子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胁迫的响应。26蛋白酶体系统由20S蛋白酶体和19S蛋白酶体两个亚复合物组成。20S蛋白酶体由多个α亚基和β亚基按照α1-7/β1-7/β1-7/α1-7方式组装成一个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其亚基的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性疾病及癌症等。有趣的是,人体内除标准的蛋白酶体外,20S蛋白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