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2012-11-18

Arch Gen Psychiatry:基底细胞癌风险与早期生活压力有关

早期生活陷入亲子关系困境的人在过去一年有严重生活困扰的话可能会罹患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BCC)。这项研究发表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 文章背景资料指出,压力事件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引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带来临床症状的重大变化,影响基底细胞癌以及病情的发展。

2012-11-18

NEJM:Vismodegib被证明对基底细胞癌有效

根据2012年6月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两项小型早期研究结果,vismodegib可有效治疗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和进展期基底细胞癌(BCC)。 基底细胞恶性肿瘤在美国是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一,在210万例患者中占80%以上。这是一种严重破坏容貌的癌症,但较少危及生命。几乎所有的BCC都由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所致。

2012-12-19

Nat Cell Biol:发现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2012年11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生物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是癌症起源问题,也即理解肿瘤启动细胞从致癌突变发展为浸润癌的分子变化。每年新确诊基底细胞癌患者人数不计其数,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最近,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一篇研究揭示了BCC的起源问题。

2012-11-28

Science:利用DNA纳米结构开发出人工通道

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家揭示了,可以通过一种DNA纳米技术来构建出人工膜通道,这种技术以DNA分子为程序可控的“建筑材料”来构建一系列自我装配、设计开发的纳米级别的特殊结构。

2012-11-22

:脉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2013-01-08

Nature:解析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2012-11-18

JAMA:治疗葡萄黑色素瘤的新药物

近日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一个疗法已被发现,可延缓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进展,是一种罕见的致命形式的眼黑色素瘤。这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新的药物selumetinib能增加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2014-06-22

FDA批准GINTUIT用于辅助治疗成人口腔龈疾病

2012年3月9日,FDA批准GINTUIT用于外敷辅助治疗成人膜龈手术所致创面的血管损伤。这是首个由异体人体细胞(细胞供体与患者无关)和牛胶原蛋白制成的基于细胞的产品。 GINTUIT被作为外科手术治疗膜龈疾病的辅助部分。治疗方案是单次应用GINTUIT外敷于口腔内因外科手术所致创伤面的血管创伤。 膜龈缺陷是一种软组织缺陷,涉及牙龈及与牙龈交界的其他口腔组织的缺损。

2012-03-12

David Soll发现一种病原体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物

据悉,许多医疗设备,包括人工髋关节、假牙、导管等,均可能面临不速之客—被称为生物膜的病原微生物的复杂共同体,它们可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这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然而,研究人员可能有研究生物膜的一个新方法,该研究8月2日在线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由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vid Soll和他的同事完成。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