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浙大科学家利用源自植物的纳米类囊体单元改善动物细胞合成代谢,有望减缓进展性疾病进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在治疗小鼠的骨关节炎时使用来自植物的光合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2月15日的Nature期刊上。

2022-12-26

冬季腹泻别大意,学会正确处理不用慌

轻度、急性腹泻会让机体出现一系列的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中重度或长期腹泻会带走人体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危害不容忽视。

2022-12-02

科学家首次揭示昼夜节律影响T细胞响应疫苗的机制,树突细胞的抗原处理功能是关键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机体对疫苗接种存在昼夜变化的内在机制,其与树突细胞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形态和代谢功能受生物钟调控息息相关。

2022-12-23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大脑处理奖赏和厌恶的伏隔核平行环路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英杰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伏隔核两条平行环路分别调控奖赏和厌恶行为。

2022-10-27

因为人类大脑更擅长协同信息处理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发生了扩张,而这种扩张主要用于增强大脑的协同信息处理能力。由此推测,更大的协同优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卓越的认知能力!

2022-06-08

追问专访·周昌松教授 | 静息大脑如何“严阵以待”处理各类任务?

记忆作为一种高级脑功能,一直是脑与认知科学的重要研究范畴。

2022-05-18

PLoS Biol:科学家在三种不同的神经波中揭示嗅觉处理的过程

2022年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神经元振荡的研究对视觉、听觉和机体感觉机制的理解非常重要,然而,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研究往往相对滞后,因此,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电生理学特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刺激所驱动的高频振荡是否在气味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题为“Smell-i

2022-02-09

研究人员揭示共生总基因组可视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实体单元

过去我们认为动植物的自身遗传物质及其所处周边环境决定着物种的性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表型也有至关重要影响。事实上,宿主遗传和肠道微生物两者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它们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互作关系。“共生总基因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范式来理解生物体:即所有动植物都是由宿主和相关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holobion

2022-01-22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电刺激伪迹实时处理新方法

   闭环电刺激在运动障碍疾病调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持续电刺激治疗,闭环电刺激可以更小的刺激剂量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和更轻的副作用,但闭环电刺激的临床转化还需攻克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电刺激位点的同步神经信号采集时如何去除刺激伪迹。近日,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2021-12-28

研究显示,休息日处理工作,会对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休息日加班,已经成为当今职场人士又痛恨却又无奈的话题!熬夜加班、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带病加班...甚至是出去休假旅游也要带着电脑,手机7x24小时开机。早期研究显示,过长的工作时间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等,并导致心脏病突发。近年来,很多正是青春时期的青年因为加班工作,造成心脏病发作,早早的给生命划上了句号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