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癌症》:PD-1抑制剂治疗中T细胞的变化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然而从数据上看,对免疫治疗产生显着应答的NSCLS患者仍然只是少数。这说明尽管免疫治疗的原理我们都懂,但是对于其背后的复杂分子机制,以及同类型癌症患者的肿瘤免疫浸润细胞组分异质性,我们还不够了解。近日,由北京大学的张泽民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韩为东和胡毅两位

2022-01-22

自然·癌症》:六个蛋白组亚型,道出肺癌免疫逃逸之谜

尽管肺癌治疗手段已有显着进步,患者长期存活率仍然很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但目前仍受制于非常有限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组合方式。鉴定肺癌特征性基因和克服免疫逃逸成为重要的临床需求。近日,来自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的Janne Lehti?团队在《自然·癌症》期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对141份包含所有主流组织学类

2022-01-16

自然》:“加热”恶性胸腔积液,辅助免疫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肿瘤的常见表现之一,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36%)、乳腺癌(26%)和淋巴瘤(13%)最为常见。MPE会引起患者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研究表明,MPE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MPE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为主,如胸腔穿刺引流、胸膜固定,但疗效

2022-01-05

自然》子刊:全面消除肿瘤中的免疫抑制细胞,终于实现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但是,很多对ICB有反应的肿瘤在治疗后期会出现耐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免疫抑制性细胞,如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调节性T细胞(Treg)等,它们会显着抑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的浸润和功能,导致肿瘤继续

2022-01-11

自然通讯》:上海交通大学王慧和李晓光合作团队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肝癌发生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心理情绪(社会心理)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多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心理应激能够对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产生影响。心理应激主要包括良性心理应激(distress)和不良心理应激(eustress)。尽管目前已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心理压力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但是缺乏直接的和深入的机制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于负面压力

2022-01-27

自然》子刊:癌细胞“以柔克刚”,物理免疫检查点“横空出世”!

  免疫治疗发展迅速,重磅研究层出不穷。在和恶性肿瘤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研究者们逐渐发现部分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抵抗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影响细胞过继疗法的效果。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异常产生和交联,肿瘤组织通常比正常组织更硬,但单个肿瘤细胞通常比非恶性肿瘤细胞更软。细胞柔软度是一种生物力学特性,目前研究已经证明,肿瘤细胞的硬度降低与癌细胞

2021-12-31

自然》子刊:为了获取胶原蛋白,肿瘤代谢不走寻常路

   在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是肿瘤细胞的重要合作伙伴。成纤维细胞的主要职责是生成以胶原为代表的细胞外基质(ECM),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在多种癌种中,ECM蛋白的过度积累均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高度相关。然而,在机体的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如何维持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产生仍不清楚。近日,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Craig

2021-12-28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登顶《自然》?HER2阳性胃癌的强劲对手出现了

  《自然》主刊竟然发出了一项临床III期研究结果?是不是打开方式出了问题,点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者《柳叶刀》主页去了?再三确认没有点错之后,奇点糕只能大呼好家伙了。KEYNOTE-811这项胃/胃食管连接癌免疫+靶向治疗的重磅研究,论文竟然会发到以基础科研成果为主的《自然》?三大顶刊之一,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说明这项研究确实价值不凡

2021-12-31

自然》:癌基因“地震扩增”,驱动多种癌症!

 染色体外DNA(ecDNA)是一类特殊的从正常基因组上脱落下来的游离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早在1964年,人们就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观察到了ecDNA的存在 [1, 2],但由于技术受限,人们对于ecD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未能有更进一步认识。2017年Paul Mischel团队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证明,ecDNA在近一半的人类肿

2021-12-14

自然》杂志报道降糖药恩格列净的结构机制

  葡萄糖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葡萄糖经血液循环被运输至身体各个器官。在血液流经肾脏时,绝大部分葡萄糖会被滤出,然后再被重吸收回血液。肾脏每天重吸收的葡萄糖达到180g,才保证了最终排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1。因此,肾脏是维持血浆中葡萄糖水平的重要器官。肾脏中负责葡萄糖重吸收的主要蛋白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SGLT),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