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中科王二涛课题组揭示根瘤菌内共生进化的关键事件

2020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豆科植物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不同,可以与固氮根瘤菌形成根瘤共生。科学家们在17世纪就已描述了豆科植物根瘤的解剖结构,在19世纪发现根瘤细胞容纳内共生根瘤菌进行固氮。豆科植物皮层在发育上与非豆科植物的皮层不同:它可以对植物激素或根瘤菌的共生信号作出反应而去分化,从而使得根瘤器官从头发生,以容纳固氮根瘤菌。然而,为什

2020-12-15

中国农科将聚焦农业“卡脖子”技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25日说,中国农科院将聚焦未来农业发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粮棉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当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科院第四次人才工作会上,唐华俊表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然而,我国农业还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动力转换与

2020-11-27

乡镇卫生、村卫生室转型 这类医生工资要涨

 近日,天津市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修订稿)》,多项内容涉及未来城乡基层医生的发展方向。基层医师公社为大家挑出亮点,整理如下:亮点一:给编、给钱、提待遇,这类基层医生最吃香1、调整编制数量和人员结构,为三类人才开绿灯积极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内保证全科医生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

2020-11-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珠江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发布首个大口黑鲈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谱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大口黑鲈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和遗传解析,研究论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for the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provides insights into adaptation to fresh and

2020-11-11

【早鸟优惠周五截止】CDC/中科/中生/艾博/康希诺/沃森等产学研领袖12月齐聚,共探加速新冠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之路!

近日,辉瑞/BioNtech宣布新冠疫苗三期临床的中期数据,BNT162b2可以阻止90%的新冠病毒感染;BNT162b2成为首个在后期临床取得重要突破的新冠疫苗,预计很快会扩大使用范围。在全球首个新冠疫苗有望上市的12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联合,将举办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特邀30多位疫苗与中和抗体研发领军企业与科研单位专家与

2020-11-12

英国国家卫生研究发布报告

 连续三周卧床不起,经历了呼吸困难、头痛、结膜炎、喉咙痛、身体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连续两个月失去味觉,无论冷热咸甜,都难以分辨,也闻不出任何味道。直到四个月后,还持续疲劳,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压力不断堆积,看不到希望。”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新冠感染长期症状的经历者,Monica Maltas博士在《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

2020-10-22

中国农科生鲜肉品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肉类加工贮藏流通过程汁液流失、色泽褐变、质构劣化等劣质肉发生率高达8-10%,远高于发达国家,年损失约760万吨肉,超过了我国牛肉年产量,减损保质保鲜一直是我国肉类产业的痛点、难点和研究热点。肉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十余年的研究发现,调控宰后早期能量代谢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团队率先发现了蛋白质磷酸化负向调控

2020-10-08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及时开展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要求的关键措施,也是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的基础和前提。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作出部署。各地要高度重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

2020-09-03

《美国国家科学院刊》揭示肝上皮细胞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新机制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的化学物质。肝炎、酒精和原发性肝病是肝脏损伤的常见原因,并会进一步导致瘢痕,即肝纤维化。长期的肝纤维化会导致肝组织变厚,进而导致肝内血压升高等其他问题。这种被称为门静脉高压症的肝脏中的高血压,通常是不被发现的,但它可能会致命的后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卡罗

2020-09-19

中检联合华大智造等单位发起助力行业标准化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医疗器械行业基因测序仪标准——《高通量测序仪标准》,这也是全球首次针对基因测序仪设定标准,体现了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该标准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单位)牵头发起,同时联合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单位)、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