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ethods:颠覆寄生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J Virol:石正丽等食蝙蝠肠道中发现多种新型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我国蝙蝠肠道病毒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2012, 86(8):4620. DOI: 10.1128/JVI.06671-11)。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也是已知的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2012-11-18

Neurotrope与Mount Sinai合作开发草苔素药物治疗罕见病

Neurotrope与Mount Sinai合作开发草苔虫素药物治疗罕见病

2014-07-30

PRSB:构建寄生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2014-03-15

Peer J:扁“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

2014-03-13

低成本微载药系统可输送抗癌药物至脑部

2013年9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宾州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今日利用一种由可降解多聚物组成的微球结构输送半衰期很短的抗癌药物至脑部。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载药系统,这种方法制备的载药材料成本十分低廉。抗癌药物BCNU以往是通过直接注射至脑部病灶部位来治疗癌症,然而其效果并不明显,因为BCNU在进入机体内数分钟就会被降解掉。而通过这种微球材料包载的药物半衰期则大大延长,保证了药物疗效。

2013-09-16

PLoS ONE:首次报道犊牛感染火鸡隐孢子

寄生虫病所重点实验室沈玉娟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刘爱芹教授合作于2013年1月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s of Cryptosporidium spp. in Pre-Weaned Dair

2013-12-08

PLoS ONE:细粒棘绦虫原头节感染小鼠免疫下调机制

文章利用流式细胞术系统监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Balb/c小鼠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发现随着感染进程深入,T细胞虽被激活,但并不能诱导有力的抗寄生虫免疫应答反应,而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MHC II分子表达下调,影响其递呈抗原的能力。

2013-12-08

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