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绿叶制药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III期临床迅速推进

  12月14日,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LY01005)在中国完成针对乳腺癌III期临床研究的首例患者入组,针对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亦进展顺利。此外,LY01005在美国已完成I期临床。戈舍瑞林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Y01005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病症的治疗。该药物通过肌

2020-12-14

强效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odevixibat在美国和欧盟申请上市!

odevixibat有潜力成为第一个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的药物。

2020-12-11

GSK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linerixibat治疗胆汁郁积性瘙痒疗效显著!

linerixibat有潜力成为60年来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汁郁积性瘙痒的首个新疗法。

2020-11-16

Science子刊:剂量更高间隔时间更长的苄硝唑给药有望治愈美洲锥

2020年11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热带与新兴全球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目前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更强化、频率更低的药物治疗,可以治愈导致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又称美洲锥虫病)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2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2020-11-11

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已批准的生物材料和巧妙的设计思想,创建新的疫苗递送系统,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共装载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体,制备出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上均显着抑制病情进展,为白血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新思

2020-10-16

研究揭秘一亿年前介形的有性生殖行为

介形虫是具有双瓣壳的水生微型甲壳类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亿年。地层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介形虫双瓣壳化石,其软体部分通常不易保存。近期,中国、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产于白垩纪缅甸琥珀中保存有软躯体的介形虫化石标本,发现一亿年前介形虫利用巨型精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行为。介形虫是自奥陶纪以来地质记录中最丰富的节肢动物化石之一,其大小通

2020-10-01

研究揭示几丁生殖模式

作为一类已灭绝的具有机质壳壁的海洋微体生物化石,几丁虫广泛存在于奥陶纪至泥盆纪的各类海相沉积物中,在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对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1931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关于这类小瓶小罐小棒状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就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根据其形态特征,几丁虫常被与原生动物,如跟足虫、纤毛虫、鞭毛虫、有孔虫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但由于其

2020-09-06

强效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odevixibat III期成功:达到欧美监管终点!

odevixibat有潜力成为第一个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的药物。

2020-09-09

海绵共附生毛腔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及降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海绵是多孔滤食性无脊椎动物,是大量海洋微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自身物理防御差,海绵共附生的微生物往往能够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来协助海绵抵抗捕食者,这些代谢产物结构独特,生物活性丰富,是海洋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刘永宏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

2020-08-07

Trends Eco Evo:研究揭示寄生如何适应气候?

全球变暖事件的数量和严重性正在增加,威胁着全球许多生态系统的安全。随着全球温度的持续上升,也使得寄生虫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更为严重,患病率和传播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