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酵母菌或能引发肠炎

 近日,刊登于《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肠道中的一种酵母菌可能会加剧克隆氏病,而阻断该真菌可令某些炎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减轻。目前大约有100多万名美国人罹患炎性肠病,尽管许多患者能用抗炎

2017-03-14

J immunol: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引发肠炎的分子机制

肠道上皮细胞是保护人体的一道重要的屏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后续引发的屏障功能的损坏都会最终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包括IBD等等。因此,上皮细胞的自我损伤修复对于重建肠道屏障以及组织的稳态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粘膜伤口的愈合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与免疫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不同,上皮细胞的迁移是聚集成片层结构进行的。而有方向性的迁移依赖于细胞的极性分布以及细胞骨架的重构。

2017-03-02

J immunol:枯草杆菌胞外多糖调节宿主肠炎发生的分子机制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数以千亿计的细菌,它们对宿主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用,例如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免疫系统的形成与维持等等。共生菌的紊乱会造成许多疾病,包括肠炎,过敏反应以及糖尿病等等。但共生菌是如何产生上述效应我们目前仍不得而知。

2017-02-17

Nat Immunol:itch抑制IL-17介导的肠炎机制

炎症反应是宿主抵抗微生物侵染以及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然而,失去控制的炎症反应容易提高癌症病发与生长的风险。例如,患有IBD以及溃疡性肠炎的患者更加容易患大肠癌。因此,了解大肠炎症反应的机制对于理解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十分重要。

2016-07-18

J Immunol:坏死性肠炎引发肺部炎症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高发于新生儿的致死性肠道疾病。随着疾病的恶化,会有严重的肺部炎症的出现。然而,对于肠炎如何导致肺部损伤的出现,这一机制目前研究的还不充分。此前研究发现,肠炎的发生依赖于肠道表

2016-06-17

Nat Med:CARD9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肠炎恢复能力

肠道微生物对于宿主的营养以及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脆弱的生态平衡的打破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炎(IBD)CARD9是引发IBD的多种重要基因之一,它负责介导由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后产生的胞内信号,包括NOD2,C type Lectin MAPK以及TLR信号通路等等。

2016-06-12

Science: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肠道微生物最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及在炎症性肠炎(IBD)等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双胞胎中该疾病的发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遗传-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该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人体基因组的信息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构成,进而发现在肠炎发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慢性的变化。

2016-05-31

默沙东重磅抗炎药Simponi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缓解和生活质量

Simponi是一种重磅单抗抗炎药,已获批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6-03-23

辉瑞口服JAK抑制剂tofacitinib溃疡性结肠炎2个关键III期研究获得成功

tofacitinib是一种口服JAK抑制剂,针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出强大的疗效。

2016-03-23

PNAS:科学家开发出肠炎模型微芯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克罗恩氏病与溃疡性肠炎,都伴随着慢性的肠道炎症,粘膜层损伤等症状。这类疾病被认为与肠道微生物种群以及肠道周围的淋巴细胞有密切的联系。然而,目前的技术很难在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