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毒性的RNA短可杀死脑细胞,有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产生

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脑细胞大量丢失,预计到 2023 年,美国将有约 670 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但人们对导致神经元死亡的事件知之甚少。

2024-01-22

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发霉菌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细菌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细胞内的特异性识别元件感知特定生物分子,具有低成本、易操作、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筛选。

2024-01-22

JID: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能感染机体神经细胞 并引起炎症和大脑损伤

呼吸道合胞病毒能通过外周神经元的直接感染以及驻留单核细胞间接感染来破坏机体的神经元功能,而炎症趋化因子似乎介导了上述两种机制。

2024-01-22

免疫上皮串扰启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新思路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免疫学》上,将有助于揭示儿童肺部疾病背后的机制。

2023-12-22

Nature:下一代疫苗接种策略有望将COVID-19疫苗直接给送到呼吸

全球 COVID-19 疫苗接种活动挽救了约 2000 万人的生命。然而,尽管目前的 COVID-19 疫苗能防止罹患严重疾病,但在预防感染和传播方面却收效甚微。

2023-12-28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肺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可溶性PD-L1 mRNA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双侧胸片混浊和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包括肺和肺外因素,如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误吸、肺挫伤和严重全身感染。

2023-12-27

外泌体长非编码RNA MLETA1可能作为肺癌诊断和治疗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最致命的癌症。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约90%的肺癌相关死亡是由于转移所致。因此,迫切需要阐明肺癌转移的潜在机制,寻找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2023-12-05

吃下这颗“生命体征监测药丸”,实时监测呼吸和心跳和睡眠,还能救命,已进行首次人体实验

Giovanni Traverso 等人在 Cell 子刊 Device 上发表了题为:First-in-human trial of an ingestible vitals-monitoring

2023-11-20

Nature子刊:于欣格/常凌乾团队开发检测和评估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多功能无线生物电子系统

这一小型化可穿戴的集成生物电子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从空气中捕获气态病原体样品,并实现对抗原蛋白的快速现场识别。该技术无需人工采样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

2023-11-24

研究揭示新型DNA置换反应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钠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揭示了G四链体中自发进行基于非经典Hoogsteen氢键配对的新型DNA链置换反应,实现了G四链

2023-09-26